東北網6月8日訊(記者 孫英鑫 安澤)8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雞西市專場召開。會上,中共雞西市委書記於洪濤表示,100年來,英勇勤勞的雞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不畏艱險,砥礪奮進,在這片土地上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於洪濤介紹,雞西位於我省東南部,因地處雞冠山西麓而得名。這裡山川秀美、江湖浩瀚,是新興的『生態旅游名城』;這裡資源富集、基礎雄厚,是有百年開采歷史的國家重要煤炭基地和『中國石墨之都』;這裡沃野千裡、物產豐富,是我省農業大市;這裡歷史厚重、英雄輩出,是一片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
革命戰爭年代,紅色血脈在這裡流淌。這裡是我們黨帶領人民群眾翻身作主的革命地。1927年,中共北滿地委在穆棱礦建立了雞西地區第一個黨支部,從此,革命的火種在雞西大地星火燎原。這裡是東北抗日聯軍的重要活動地,東北抗聯第四軍、第七軍在這裡英勇戰斗,給日本侵略者沈重打擊。這裡是人民空軍的誕生地,我們黨創辦的第一所航空學校——東北老航校就在密山市,是新中國空軍的搖籃。這裡是現代京劇《紅燈記》的原型地,李玉和的原型就是雞東縣東海火車站的一名鐵路工人。
祖國建設時期,紅色基因在這裡傳承。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雞西人民發揚革命傳統,艱苦創業,為祖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全力保障糧食安全。1958年,王震將軍在密山召開誓師會、點燃拓荒火,發起了『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這裡成為北大荒精神重要發祥地。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雞西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十三五』時期累計生產糧食569億斤,被評為國家糧食生產先進市。積極服務經濟建設。這裡誕生了中國人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座煤礦立井、第一臺聯合采煤機,建成了當時亞洲最大的煤機廠、全國第一座煤矸石電廠,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為國家輸送煤炭10億噸以上,如果將這些煤炭裝上火車首尾相連,可繞赤道6圈。
改革開放以來,紅色精神在這裡賡續。沐浴改革開放春風,雞西發展闊步前行。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銳意進取,砥礪前行,雞西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72.4億元、人均34031元,分別是建市之初的487倍和144倍。今年一季度,在省考核的8項經濟指標中,雞西市有6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1位,各項事業蓬勃發展、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