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記者 楊帆)8日,記者采訪到哈師大附中地理教師韓毅,對2021年高考全國文綜乙卷地理試題進行評析。
他認為,試題充分體現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價值觀,以主乾知識為依托,側重關鍵能力的考查。素材選取詳實鮮活,試題創新性尤為明顯。較去年全國二卷來說,試題難度穩中略有昇,設問靈活多變,對學生能力要求提高。
具體體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一、試題區分度高,體現高考服務選材功能
試卷中既有考察地理學科核心主乾知識的部分,如:綜合題36題(2)問考察『咖啡館的空間分布特征』;37題(1)問考察『圩田圍墾的適宜條件』;37題(3)問考察『圩田易發生水災的原因』等。也有考察學生關鍵能力的部分,如:44題『評估青藏鐵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一題考察學生獲取與解讀信息、綜合分析以及論證和探討的能力。試題設置梯度明顯,充分體現高考服務選材功能。
二、聚焦關鍵能力,強調綜合思維
試卷中特別側重對考生四項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維過程,強調運用綜合思維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尤其注重對考生學習能力的考察。如『陸港』及『相對濕度』兩組題的考察,都屬於課本中並未涉及的陌生概念,但在題目中會對這樣的概念加以說明,目的是考察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讀懂材料,並綜合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和方法,題目就容易作答,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要求較高。
三、去『模式化』明顯,指導教學和備考方向
試卷在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表述上有明顯的創新性。如:37題(4)問要求考生在兩個作用中選取一個加以分析,並在答題卡上進行填涂,呈現方式較為新穎。又如:36題(3)問『分析該品牌咖啡館布局在商業繁華地段和高級寫字樓地區的目標消費人群』,設問新穎靈活,但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得分難度並不太大。再如:44題『評估青藏鐵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需要學生自擬結論,並用表中的數據加以論證。這樣的問題絕對不是機械記憶模板能夠解決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在地理教學和學習上都要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四、不回避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高考試題從不特意回避熱點問題,如第一組試題1-3問,考察了今年的一大熱點問題——『新疆的棉花』,但問題的落腳點為新疆棉花的無人機生產上,切入點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再如36題(1)問『推測支橕咖啡館蓬勃發展的上海的產業和企業類型』,需要考生更多的關注書本之外的變化萬千的社會。
教師簡介:

韓毅,哈師大附中高三地理備課組長,教齡12年,東北師范大學理學碩士,中學一級教師。多次在省市及全國賽課中獲獎,參與出版多本書籍。曾在全國地理優質數字課程資源評選活動中榮獲特等獎;在中國教育學會綜合學術年會上進行會議論文交流和現場展示。受邀做客龍廣97頻道《教子有方》節目為廣大考生進行考前復習指導,並為哈市元申廣電錄制公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