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8日訊(記者 楊帆)8日,記者采訪到哈師大附中政治教師董麗君,對2021年高考全國文綜乙卷政治試題進行評析。
董老師說,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文綜政治試題把握《新課程標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和說明》以及教材的基本遵循,堅持立德樹人、服務選纔、引導教學的根本任務,充分反映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重大主題,突出建黨100周年,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
據介紹,總體來講,試題立意、情境和設問科學、新穎、靈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強化能力立意與素養導向。具體呈如下特點:
方向明確,立意鮮明。
試題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客觀實際,體現時代主題,弘揚時代精神,彰顯制度自信,增強政治認同。如第40題以毛澤東同志提出『兩個務必』重要思想和關於進京『趕考』的談話為歷史背景,綜合考查考生運用唯物史觀和文化作用的知識思考分析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引導考生從百年黨史中正確認識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必要性,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的基本道理。
情境新穎,貼近實際。
試題以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生活實踐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為載體,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如第12題的傳導,14題的圖表,23題的漫畫。引導考生在新穎或陌生的情境中主動思考,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如20題的中國女排奪冠,16題的高中生為交通擁堵提建議,40題的進京趕考等。
考查基礎,注重綜合。
試題注重對基礎概念、基本觀點的考查,如第21題的認識及認識過程,第22題事物發展的實質與途徑,第23題的規律及聯系等,利於引導課堂教學回歸課程標准回歸教材,夯實知識、能力和素養基礎。
同時,試題突出綜合性、融合性。橫向上注重考查知識、能力的系統性,即對同一層面的知識、能力、素養能夠融會貫通,如第17題以『加強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這一經濟背景考政治,第19題通過探討自然對藝術的作用考文化。再如第38題以我國民族品牌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生產經營從『垂直整合』向『供應鏈開放』模式的演變歷程為素材,考查戰略轉型的經濟動因。從知識的綜合考查維度看,試題涉及勞動生產率、比較優勢、集成創新等基本概念,需要考生理解並掌握其內在聯系,深入理解企業經營戰略的重要性。從能力的綜合考查維度看,試題首先要求考生辨識材料中的現象,並與學科理論相印證,考查辨識與判斷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從不同角度解析戰略轉型的經濟動因,考查分析與綜合能力。從素養的綜合考查維度看,試題側重科學認知與求真務實的素養,倡導開放、合作共贏。
縱向上注重考查知識、能力的深刻性,即對不同層面的知識、能力、素養能夠融會貫通,如第12題考生需要對通貨膨脹、對外貿易與匯率的知識全面深刻的分析與把握,而第39題需要考生結合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的大背景,引導考生分析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工作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護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合法權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看清濫用『長臂管轄』等霸權行徑的實質危害,堅持反對以強凌弱,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增強法治意識,建設法治國家。
注重應用,凸顯創新。
試題注重考查學生遷移課堂所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重應用、重時事、重生活』,增大探究性、擴大開放性、體現創新性。堅持在真情境中解決真問題,引導考生由『解答試題』向『解決問題』轉變。如第14題對財政赤字的應對辦法,第40題(3)青年如何在人生考試中交出合格答卷提建議等。
教師簡介:

董麗君,哈師大附中高三政治教師,教育碩士,『四有』好老師。多次在國家、省、市等各類教學比賽中獲優異成績。所帶學生高考成績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