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這裡,是百年中東鐵路的交匯點;
這裡,是中國工運接觸馬克思主義最早的地方;
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建立第一個黨組織的城市;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通過中東鐵路的傳播,讓松花江畔的哈爾濱感受到了共產主義的氣息。無數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們,經由這裡前往十月革命聖地,由此形成了一條從中國東北通往蘇聯和共產國際的『紅色通道』。這條紅色之路拓寬了馬列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渠道,密切了共產國際與中共的聯系,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黨的奮斗歷史,謳歌黨的光輝偉績,東北網推出系列特別報道《北方往事:『紅色通道』尋訪記》,以此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

東北網6月9日訊(記者 陳顯春 付巍 許諾 劉楠)位於綏芬河市梨樹街2號的綏芬河市秘密交通線紀念館,是一座通體雪白的大樓,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大白樓』。歷經百年風霜的『大白樓』,見證了綏芬河成為國際『紅色通道』的歷史。

早在1919年,共產國際就在中國綏芬河設立了秘密交通站。日前,在綏芬河市秘密交通線紀念館館長黃萍的引導下,東北網記者走進這座跨越百年的俄羅斯風格建築。紀念館以紅色中東路為主線,再現了黨的國際地下交通站、國際交通員艱苦卓絕的斗爭故事。

國際交通員高慶有,字雪樵,別名高清友、張玉煥、奇金斯基。高慶有出生在遼寧營口,後跟隨父親搬遷到哈爾濱生活。其父高延令在哈爾濱三十六棚鐵路工廠客車分廠工作,在與蘇聯工友朝夕相處中受到影響,經常對子女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傳播進步思想。
受父親高延令的影響,高慶有很早就接受了革命思想。1925年上海五卅運動的消息傳到哈爾濱,高慶有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反帝示威游行,並通過開展募捐活動,支持和聲援進步工人、學生。
1926年,高慶有受黨組織委派到綏芬河開展革命活動,並在東寧組建了中共東寧特別支部,擔任特別支部書記。1927年7月,受中共北滿地委派遣赴蘇聯學習。他先在蘇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學習軍事知識和無線電技術,後又被派到莫斯科步兵學校深造。之後,高慶有走上了情報特工的傳奇之路。
黃萍說,最難能可貴的是高慶有與妻子冷淑傑,一起帶領妹妹高傑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特殊年代,這不僅是一個家庭的革命情結,更是書寫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國際交通員蘇子元,1904年出生於一個窮苦家庭。在求索知識的同時,他開始了對國家命運的思索,逐漸成長為一名有著堅定信仰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6年夏,22歲的蘇子元來到綏芬河,擔任光華小學校長,並在這裡成立了中共綏寧特支,光華小學也成為中國共產黨聯系共產國際的交通站。蘇子元以光華小學校長的身份作掩護,幫助從哈爾濱來綏芬河的同志,秘密穿越國境奔赴蘇聯。
時光流轉,撫今追昔。為中華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革命精神,成為我們戰勝困難、尋求發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