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0日訊(記者 孫英鑫 安澤)6月10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伊春市專場舉行。圍繞『賡續紅色血脈、踐行初心使命,努力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這一主題,中共伊春市委書記趙萬山作主旨發布,中共伊春市委常委、伊春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白波,中共伊春市委常委、伊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楊彬,伊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福軍出席發布會並答記者問。


伊春坐落在小興安嶺腹地,紅色基因在青山綠水間代代相傳。回首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伊春始終同黨的偉業休戚與共、血脈相連,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書寫了輝煌變遷的壯美畫卷。東北抗聯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中,趙尚志、李兆麟、馮仲雲、夏雲傑等抗日將領率領抗聯戰士長期戰斗於此,小興安嶺密林深處灑下抗聯英烈的鮮血。『紅地盤』南岔縣大吉星村誕生了伊春林區第一名中共黨員、第一個抗日救國會、抗戰勝利後第一個黨組織,全村27名青壯年參加抗聯隊伍,24人為國捐軀。1948年伊春林區開始大規模開發建設,林業三師7000多名官兵同以馬永順為代表的林區開發建設者一起爬冰臥雪、戰天斗地,為國家建設累計提供木材2.7億立方米,佔全國國有林區的五分之一。2000年國家天保工程實施後,伊春大幅調減木材產量,推動林區重大轉折與變革,2011年停止了森林主伐,2013年率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進入『大轉型、大改革』新時期。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952年的1.6億元增加到295.2億元,森林蓄積由國家天保工程實施時的2.05億立方米增長到3.64億立方米。東北抗聯精神和林區開發建設者凝結形成的紅松精神、馬永順精神,激勵著一代代林區人民砥礪奮進、勇往直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關心國有林區轉型發展。2016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首站來到伊春,提出了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怎麼樣、林區生態保護怎麼樣、林場職工生活怎麼樣的『林區三問』,作出了『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的政治囑托,為轉型發展中的伊春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伊春在省委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林區轉型沿著正確方向闊步前進。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對伊春特指要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自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對標建設『六個強省』,確立了『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堅定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不斷轉化為伊春生動實踐。
蹄疾步穩把改革向縱深推進,林區體制機制發生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深刻變革。統籌推進『大轉型、大改革』,重點國有林區改革、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地方黨政機構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組建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創新實行『省屬市管』體制,延續半個多世紀的『政企合一』體制徹底終結。完成伊春有史以來范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15個市轄區,整合設立4縣4區,形成『一市五縣四區』新格局。地方黨政機構改革全面完成,市直和新設縣區黨政機構分別精簡10%、41%,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消化領導乾部1112職,新設縣區事業單位人員落編選聘10474人,原『政企合一』體制下長期混崗混編問題徹底解決。『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滿意度和變化感知度指標連續兩年全省最佳,城市信用排名由2019年全國198名提昇到88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任,伊春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31萬平方公裡,自然保護區覆蓋率居全省之首,關閉4個狩獵場,連續17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區內23宗采礦權、探礦權全部退出。加大更新造林力度,培育森林後備資源57.4萬畝、國家儲備林38.9萬畝,森林蓄積量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達83.8%。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城區、村莊綠化覆蓋率分別提昇至38.9%、30.7%。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平均比例達96.6%,6個縣區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全面落實『河長制』,387條河流實現『一河一策』,全國首部廢棄食用菌包污染環境防治條例頒布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全部完成。
持之以恆轉方式調結構,經濟發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成功承辦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實施旅游強市三年行動,推動國有景區經營體制轉軌,『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全面叫響,獲評『中國最受關注的旅游目的地』『中國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等榮譽。2020年接待游客906.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4.36億元。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推動森林食品、林都北藥全產業鏈發展,建成各類種養基地280個、藥材種改基地97個,龍頭企業達60餘家,特色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5%。發揮伊春森工集團平臺優勢,伊林集團、伊旅集團、岐黃養老養生苑劃歸伊春森工集團運營管理,森林資源經營板塊更加完善。打造建龍西鋼智能化、綠色化工廠,5G智能天車項目成為全省首個『5G+工業互聯網』商用項目。鹿鳴礦業成長為產值和利稅均超10億元的骨乾企業。森林康養、健康養老、電商物流等產業不斷形成新的增長點。支橕產業轉型發展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哈伊高鐵鐵力至伊春段開工,伊湯公路建成通車,湯嘉公路加快建設,林都機場改擴建基本完成,改造棚戶區1.2萬套、老舊小區103個,『三供三治』等項目建設提速,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持續增強。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林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常態化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公共財政民生領域支出比重提高至85%以上。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6881元、17386元,伊春森工集團職工年人均工資較改革前增加1.48萬元。千方百計穩就業,妥善安置停伐後林業富餘職工8.1萬人次。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健康伊春』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低保、特困供養連年提標,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上不封頂,核銷比例全省最高。住房提租補貼兌現、涉軍退役人員安置就業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得到解決。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進入常態化。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兩次捧回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思想建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結合『三大改革』,堅持在消化中優化乾部隊伍,縣區黨政班子年輕乾部佔比提高了12.71%,引進各類人纔8000餘人。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推進林農交錯地區村、社區、林場分公司一體化建設,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昇。統戰和黨的群團工作持續加強。紮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持續深化乾部作風整頓,提振了乾事創業的精氣神。堅持把制度建設貫穿始終,制度籠子紮得更緊更牢。充分發揮巡察利劍作用,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市政治生態根本好轉,連續兩年在全省綜合評價為『A』等次。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錨定『十四五』,改革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轉型還有很多難關要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有很多短板要補。我們將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奮力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伊春建設新征程,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