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7日訊(記者 孫英鑫 安澤) 17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雙鴨山市專場在哈召開。會上,中共雙鴨山市委書記邵國強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雙鴨山思變圖強、華麗轉身,在轉型高質量發展的探索實踐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回顧百年歷史,書寫了一幅生動的畫卷。
邵國強說,100年來,勤勞英勇的雙鴨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投身偉大革命,從一窮二白到繁榮發展,從溫飽不足到全面小康,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實現了由單一的礦區城市向綜合性現代化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轉變。
第一,在百年歷程中,雙鴨山堅定扛起了能源保障的歷史擔當。新中國第一臺聯合采煤機、第一座現代化豎井、第一座現代化選煤廠在雙鴨山誕生並投產,有統計以來累計向國家輸送了7億多噸煤炭、1100多億斤糧食、900多萬立方米木材,有力地支援了國家解放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為黨的事業、祖國建設和龍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2020年,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以必勝的信心舉全市之力決勝大戰大考,主要經濟指標由負轉正、企穩回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1956年有統計以來增長657.9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1978年有統計以來增長253.1倍;國家級貧困縣饒河縣提前兩年摘掉國貧縣帽子,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第二,在百年歷程中,雙鴨山全面迸發了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我們搶抓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發展機遇,緊扣轉型發展主題主線,培育壯大煤炭、電力、鋼鐵、糧食、旅游、新材料『六大主導產業』,加快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煤炭經濟向非煤經濟、原材料向材料『三個轉變』,不斷激發內生動力,構建了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新格局。『十三五』期間,規上工業企業淨增39戶,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有統計以來的60.3:30.8:8.9調整到42.5:22.5:35,非公經濟比重達到53.6%,新登記市場主體3.68萬戶,市場活力顯著增強。
第三,在百年歷程中,雙鴨山孕育傳承了悠久的文化精神。雙鴨山是古人類繁衍地,饒河小南山舊石器時代遺址,是1萬3千年前人類活動的重要區域。這裡是中國玉器文化發源地,出土了距今9200多年的我國最早的玉器,獲得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把中國玉器的歷史提前了2000多年,被譽為『中國玉器之鄉』。這裡是龍江農耕文明見證地,出土了我省最早的漢代農耕器具。這裡是赫哲族文化的代表性區域,英雄史詩伊瑪堪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四,在百年歷程中,雙鴨山打造建設了美麗宜居的幸福家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功、用情為群眾排懮解難,用黨員乾部的『辛苦指數』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啟動濱水北城、南市新城建設和棚戶區、沈陷區、老舊小區治理改造,實現老城區換新貌、新城區展新顏。黑龍江能源職業學院、雙鴨山技師學院等高等院校不斷發展壯大,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斷提昇,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面覆蓋,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域內高等級公路網絡交織疊加,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牡佳客專雙鴨山段今年將通車運營,雙鴨山百姓出行進入『高鐵時代』。
第五,在百年歷程中,雙鴨山積極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著力打造了素質過硬、作風紮實、敢於擔當的乾部隊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恆高標准抓好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的落實,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連續四年在全省政治生態建設成效考核中獲得第一等次,良好的政治生態成為雙鴨山一張獨特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