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紅色印記在龍江|王其環:墾荒文化的『傳承者』
2021-06-18 17:0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葛金鑫 佘雨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18日訊 (記者 葛金鑫 佘雨桐)近日,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全省聯合開展的『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啟動。記者走進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墾荒號村文化展覽館,通過一件件墾荒時期的老物件和一張張發黃的舊圖片,感受當年那段艱苦歲月裡墾荒者們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墾荒精神。

講述建黨百年歷史。

  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墾荒號村文化展覽館創建人王其環原本是山東嘉祥人。1957年秋,9歲的王其環跟著父母移民,乘火車來到黑龍江省富裕縣。在老墾荒隊員的指導下,他們自建房屋,在富裕縣西民鄉2號新村(現改名為長勝村)紮了根。

  王其環告訴記者:『當初來的時候條件非常艱苦,6間房住12家,南北打地鋪,沒有炕也沒有床,每天都吃苞米茬子、高粱米,甚至咸菜都吃不上,所有的活全都靠人力完成。直到1970年5月,村裡有了第一臺拖拉機,陸續增加了膠輪車、康麥因等農業生產機械。

  一路走來,在黨的領導下,墾荒隊員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將一片曾經渺無人煙的荒地變成如今機械化程度高、農副業產量高的村莊,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王其環先後被選舉為生產隊長,民兵排長、連長等職務,並在28歲那一年,被選為村裡的黨支部書記。

  隨著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當年墾荒的痕跡也在逐漸消失。山東移民墾荒新村有67個村、124個大隊、352個自然屯,眼看這樣的歷史文化將要淹沒在歲月中,王其環很是著急。

  王其環說『因為我是墾荒人,有責任和義務把這個年代記錄下來,讓後人了解那段艱苦的創業歲月,讓他們知道如今生活來之不易。』王其環和老伴李秀英商量,要建移民文化展覽館,老伴一口答應。一年中,老兩口自費3萬多元,收集了石磨、大耙、紡車、放映機等老物件400餘件,2014年7月27日,富裕縣墾荒號文化展覽館正式落成,成為全省第一家個人創辦的墾荒文化展覽館。

王其環向記者講述當年磨米用的石碾子。

  王其環深知,只有知識纔能改變命運,為了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他在自家建立了130平米的農家書屋,添置了桌椅、書架等必要設備,自費購買書籍1300多冊,常年免費向村民開放,成為孩子們假期前往的樂園。

  為了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李秀英、王其環把自己的院子硬化成休閑廣場,自費購置健身器材6件,腰鼓24個,樂器若乾,不定時舉辦扭秧歌,打腰鼓等文化集體活動,讓村民活躍起來,讓村子熱鬧起來。

王其環展示獲得各類證書。

  如今,李秀英、王其環種植的這棵文化樹,已經結出了累累碩果,得到了社會和組織的高度認可。王其環本人曾獲得『感動富裕』2013年度人物提名獎;王其環家庭2015年獲得全省第二屆『書香之家』榮譽稱號;2017年7月,被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廣電出版總局授予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2020年5月、獲評2020年度黑龍江省最美家庭。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