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4日訊(記者孫英鑫 安澤) 24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鶴崗市專場在哈爾濱召開。會上,中共鶴崗市委書記李洪國表示,鶴崗是一座因煤而起、緣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也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城市,昔日的『煤城』正在破繭成蝶,實現華麗轉身。
在抗日戰爭年代,紅色火種在這裡燃起,民族英雄在這裡拋灑熱血。1929年鶴崗地區創建了第一個地方黨組織——梧桐河黨支部,自此,鶴崗開啟了黨領導下的革命奮斗之路。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陳大凡領導的抗日人民自衛軍、大刀會、勝武隊等抗日武裝長期駐紮鶴崗,李兆麟、趙尚志、李敏、李亞洲等抗日英雄在這裡浴血奮戰,鑄就了偉大的東北抗聯精神,為民族解放和抗戰勝利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解放戰爭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紅色血脈在這裡賡續,無數先輩在這裡傾情奉獻。鶴崗是全國解放較早的城市之一,為全國解放輸送了糧食、煤炭、軍械等大量戰略物資。新中國成立後,鶴崗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建立起新中國采煤的第一對豎井和第一個現代化動力選煤廠,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有3個建在鶴崗,以楊華等為代表的第一批青年志願墾荒隊和轉業官兵在這裡建成13個大型國營農場,將北大荒精神的種子播撒在了這片黑土地上。鶴崗先後為國家建設生產了8億多噸煤炭、1300多萬立方米木材、1000多億斤糧食,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這裡還是新中國醫學和電影事業的搖籃,中國醫科大學和長春電影制片廠的前身就在鶴崗,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就誕生在鶴崗,第一支謳歌工人階級的歌曲《咱們工人有力量》從鶴崗唱響全國。
改革開放以後,紅色精神在這裡傳承,百萬人民在這裡砥礪前行。伴隨改革開放的春風,鶴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原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聚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六個強省』戰略,積極調整轉型發展思路,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城市發展建設取得嶄新成績。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40.2億元,是1952年有統計以來的1153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幾十元增長到現在的2.45萬元、1.78萬元,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