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8日訊 『如果沒有市工信局的協調幫助,或許我們已經停產了。』『我的退休手續能這麼快辦完,全都得益於辦事中心幫辦代辦服務。』『我們小廣場的健身器材損壞三年,終於修好了。』……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堅持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辦實事、開新局的強大動力,用為民辦實事解難題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
以上率下高標准推動『辦實事』落地見效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困難事、基層的煩心事、群眾的揪心事,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多辦實事,回應群眾的期盼。』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後,市委常委會第一時間作出安排部署,高標准制定《關於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工作方案》和任務清單,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和企業難點堵點問題,確定了以『十大惠民工程、辦好百件實事』為活動載體,並提出了以『六個一批』為牽引的要求,為全市各級黨員領導乾部開好頭、作表率。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先後召開3次會議,研究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握不同階段工作任務,實行每周督導、半月例會、每月總結工作機制,做到指導到位、把關到位、推進到位、督查到位。全市各黨委(黨組)主動落實落靠主體責任,『一把手』充分發揮『領頭雁』作用,率先垂范,帶頭開展實踐活動,做到『有專班、有方案、有目標、有措施、有結果、有反饋、有臺賬、有機制』。
『三本臺賬』直抵百姓民生
精准建賬定責,促進實踐活動見實見效。圍繞群眾最急最懮最盼的事項和問題,分別建立了實事賬、問題賬、熱點賬三本民生臺賬。將民生實事分門別類列清單,實施項目化清單式管理,切實把實事辦實辦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實事臺賬貼民心。市委提出『圍著百姓乾,圍著企業轉』的工作要求,堅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標准,按照『切口小、發力准、效果好』的標准,立足當前正在做的事情,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和企業難點堵點問題,確定辦好119件大事實事。全部建立了清單臺賬,隨有隨列、隨補隨辦,逐一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實行掛圖作戰、項目化清單式管理,並逐項明確了牽頭市級領導、牽頭部門、推進措施和完成時限,形成了有序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並將確定的大事實事在《鶴崗日報》進行了公示,廣泛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修路是對老百姓最直接的民生工程。由於使用年限較長,導致城區內的東內環、友誼路等6條共5.7公裡的城區道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龜裂、塌陷,給市民出行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我店門前這段路坑坑窪窪的,加之沒有停車位,生意始終不見起色,等道路改造好了,停車位規范了,生意自然就好了。』在東內環路路邊開飯店的吳老板最期盼的是道路早點竣工。今年4月10日,我市聚焦民生需求,投入3500萬元,同時啟動了對包括東內環路在內的6條既有道路的改造工程。目前,施工正緊張進行著,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在路面改造的同時,還將同時完善道路兩側的雨污排水和路燈照明,並根據兩側人行道的實際情況進行邊石下臥,合理設置停車位,以緩解市民反映強烈的停車難問題。
目前,全市81所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公積金提取業務實現『同城通辦』、大病保險年度最高累計支付限額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為新寄存骨灰的喪屬減免1年骨灰寄存費等70餘件大事實事已經完成,實現了省委提出的『七一』前任務完成過半的目標,其餘大事實事12月底前將全部完成,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讓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新變化。
問題臺賬解民懮。全市各黨委(黨組)在承接市級119件大事實事的基礎上,結合實際、主動作為,通過各種途徑主動征求意見、查擺問題,堅持從能做的事情做起,從能改的問題改起,確定『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問題臺賬855件。目前,『綜合櫃員制』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建設、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開展『送春衣·團青助成長』系列活動為123名貧困學生發放12000元運動春裝等503件實事已經完成。各部門各單位通過一件件暖心事兒,一項項實實在在的舉措,掀起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熱潮,真正讓人民群眾得到了實惠。
熱點臺賬聚民心。堅持開門搞活動,充分利用『信、網、電、微』等渠道,向社會發布《征集『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事項建議的公告》,制發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事項建議辦理工作辦法》,將征求意見工作貫穿全年始終,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列出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臺賬。這種做法在全市引起了很大震動,群眾非常歡迎這種『透明搞活動』的舉措,各部門各單位也開始較著勁地辦實事解難題,推動實踐活動從『政府端菜』到『百姓點菜』、從『為民做主』到『讓民做主』、從『政府督察』到『百姓監督』的轉變。群眾通過熱線電話反映,濱河南廣場沒有開放公共廁所,無法滿足日常需求。收到百姓建議後,興安區立即響應,將公廁及時通電開放,很快解決了百姓如廁難問題。南山區駐區居民反映,小區內原有停車線因日曬雨淋逐漸受損,不少車輛隨意擺放,停車剮蹭事故屢見不鮮,經常引發居民矛盾。南山區在收到居民意見後第一時間響應,積極聯系物業對施劃不全、殘缺的停車位進行重新施劃,使標線准確、清晰、一目了然,贏得群眾紛紛點贊。
截至目前,共征集物業管理、市政設施管護、居民出行、飲水安全等八個方面70條意見建議,整理合並為48件,已全部納入臺賬管理。以征求意見建議交辦單的方式反饋到相關部門,對於能夠立行立改的馬上解決;對於情況復雜、一時難以解決的,列出計劃,有序推進;對於推動緩慢,群眾反映強烈的,提級辦理,召開專題會議推進解決。目前,已解決興安區興東小區河邊和小廣場健身器材損壞、向陽區林業處1號樓單元門玻璃損壞等問題14件,列入計劃34件。
活化載體『走心』又『走新』
乾部走下去,百姓心聲纔能傳上來。在實踐活動中努力創新載體,通過『兩走兩訪』方式,全面推動實踐活動走深走實。
將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與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有機結合,提出了打造『走流程』昇級版的工作機制。制定下發了活動方案,把過去領導乾部只到辦事窗口走流程解難題昇級為常態化『走流程、走基層,訪群眾、訪企業』;把過去單一的精減窗口辦事環節拓展成為基層、為群眾、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用心用情用力解決企業的困難事、基層的煩心事、群眾的揪心事。
活動開展以來成效顯著,得到了群眾的認可和點贊。『走流程』,通過『親身辦』『代理辦』『陪同辦』『協助辦』『模擬辦』等方式,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及其他市級領導結合分管工作深入辦事窗口『走流程』48人次,帶動縣處級領導乾部結合工作實際『走流程』850餘人次,發現各類問題208件、立行立改178件;『走基層』,深入開展『萬名乾部下一線』活動,全市5000餘名黨員乾部深入一線解決房屋拆遷、環境治理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400餘件。深入基層聯系點800餘人次,解決各類困難600多個。化解各類信訪積案150餘件,送文化法律科技政策到基層403人次;『訪群眾』,堅持敞開大門聽取人民群眾、工作服務對象的意見建議,通過入戶走訪、實地察看、民情懇談等方式,征集各類意見建議50餘條。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困難黨員310餘人,發放慰問金及慰問品200餘萬元。組織2萬餘名志願者開展各項志願服務活動2萬餘次,解決群眾實際困難3000餘件,真正讓人民群眾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訪企業』,開展了『百名乾部進百企解難題』活動,全市600餘名黨員乾部深入企業解決技術、人纔、市場、安全生產等方面難題93件。建立了縣處級以上領導包企業包項目制度,提供全過程、全流程、全周期跟進服務。
市民滕秀花的家屬在哈爾濱突發疾病,因為事發突然,直接在當地住院接受了治療。回來以後,滕秀花諮詢了報銷流程,帶齊手續和材料來到市醫保大廳,一次就把事情辦妥了。『現在真是太方便快捷了!』滕秀花辦理完醫療報銷開心地說。市醫療保障局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為民解難題、辦實事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走流程』,提出了醫保業務『八個辦』、醫保服務『四個不求人』,圍繞與群眾關系最緊密的工作事項,全力推動辦事流程優化,讓群眾切切實實得到實惠,真正為廣大居民群眾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
78歲的呂文會是一名六級傷殘軍人,1979年退伍,多年纏綿病榻,飽受腎病折磨,工資基本都用在治病和吃藥上。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在開展『大走訪』活動中了解到這個情況後,全面核查了全市一至六級傷殘軍人醫療保障情況,通過大量上下溝通協調工作,最終將18名符合條件的傷殘軍人全部參照離休乾部標准納入醫保統籌,解決了他們的生活難題,得到了傷殘軍人和家屬的一致贊譽。
優化創新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將實踐活動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以群眾和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探索創新,不斷優化和創新政務服務,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在實踐活動中,市稅務局問需問計於民,推出了『稅務開放日』活動,公開聘請辦稅體驗師,邀請納稅人和媒體記者走進辦稅服務廳參觀體驗,『零距離』感受稅務機關便民服務措施。在全面落實省稅務局便民辦稅春風行動10大類33項110條措施基礎上,針對群眾對辦稅時長再壓縮,注銷辦理再提速的訴求,推出『雙50』工作法,系統梳理現有辦稅事項的辦理時長,對其中19個限時辦結事項在原辦理時長基礎上再壓縮50%,對50個即辦事項實施1分鍾辦結。針對困擾納稅人的稅務注銷流程發起難、程序繁、速度慢等問題,進一步優化注銷辦理流程,推行免辦、即辦、容缺辦服務,即辦注銷比例較上年提昇了10個百分點,戶均辦結時限比上年壓縮了1.5天,便利了市場主體退出。大力推廣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等『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方式,已實現188個事項全程網上辦,企業網上申報率達到99%。這些舉措進一步減輕了納稅人辦稅負擔,受到百姓的廣泛稱贊。
市營商局立足『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最多跑一次』,有效壓縮了辦事成本。針對養老保險高頻次事項辦理人員密集、排長隊的堵點、難點問題,拓展渠道擴大企業和群眾辦事途徑,推行『能網絡辦理的不要來、電話預約的按時來、諮詢疑問的現場答、能自助終端辦理的幫助辦』等方法,有效分流、引導辦事人群,緩解人員密集、排長隊問題。此外,針對部分群眾因工作忙、外出打工等原因無法在規定時間及時辦理事項業務申請的問題,實施了『我來幫你辦』工作制度,在大廳一樓設置了『我來幫你辦』辦公室,成立了以中心乾部為協調員、15個窗口部門為幫辦員的38人幫辦隊伍。對全市重點招商項目、金鶴回崗創業項目、百大項目、中小微企業及65周歲以上高齡老人、現役軍人等特殊人群開通綠色通道、上門服務。今年5月,在人民辦事中心增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和『伴你走流程』窗口,切實打通企業群眾辦事的『難點、痛點、堵點』,為企業群眾打造便民利民的服務環境,利企惠企的營商環境。
市教育局打出『四減』組合拳,采取有力措施為學校減負,為教師減負,為學生減負,為家長減負;市衛生健康委聚焦群眾需求,從疫情防控、便民服務和惠民政策入手,以『十項』實事為重點,真心實意服務於民;市民政局加快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通過簡化程序、減免寄存費、提供老人意外險等舉措讓群眾省時、省錢、省心;市公安局優化服務,推出『定制化』『管家式』車管服務;市農業農村局『一線工作法』,把服務送到鄉村、田間、場院等經驗做法在全市樹立了標尺。《鶴崗:學黨史創新載體辦實事惠民為先》《鶴崗加快推進百大項目乾康醫業養老護理中心民生工程建設》《植樹增綠清潔環境鶴崗萬名志願者在行動》等經驗做法已在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中青網、東北網、龍頭新聞等省級和中央媒體刊發。
讓群眾當好民生實事的『出題者』『閱卷人』,在最後『一厘米』上提昇群眾幸福指數。全市黨員乾部正全面凝聚力量,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果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用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發展成效贏得群眾口碑,奮力交出黨史學習教育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