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6日訊 不久前,大慶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電子證照在工改系統生成,並直接在系統內部推送給市住建局,用於辦理該項目下一階段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這標志著大慶市自然資源行政許可電子化證照實現了零的突破,大慶也是繼哈爾濱之後,全省第二家實行自然資源行政許可電子化證照的城市。
『為提高工作效率,讓企業辦事更便捷,市自然資源局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今年3月底前實現了將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證照電子化模塊在工改系統內建立完成。』市自然資源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作為政府職能部門,該局堅持讓辦事群眾好進門、好辦事。尤其是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該局立足職責定位,把『學黨史、悟思想』的落腳點和發力點放在『辦實事、開新局』上,力爭通過黨史學習教育,讓老百姓感受到黨的溫暖、讓辦事企業受益,推進全市自然資源工作高質量發展。
為激發企業發展活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市自然資源局優化辦事流程,壓縮審批時間。在建設用地報批流程上,將新增建設用地報批工作中的用地審查環節與繳費環節由串聯辦理變為並聯辦理,僅此一項改革就可為用地單位節約10個工作日以上時間。此前,大慶智陶高檔衛生潔具、RTP復合管制造、新能源產業園、高端二期二號路工程等項目,僅用7個工作日就完成了原來需要20個工作日纔能完成的農轉用手續,工作效率提高了65%;在檔案驗收方面,將原4個驗收環節縮減為3個驗收環節,驗收時限從15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合並建設項目規劃用地指標變更流程,將原來的相關科室單獨走流程整合為實地測繪,集體討論,聯合會簽,既保證了工作的嚴謹性,又壓縮了工作程序、縮短了工作時間。與此同時,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招拍掛出讓成交公示時間由原來的10日壓縮為5日,進一步減少公示周期。
過去,很多企業在辦理業務中,經常因為准備材料不充分,需要來回跑好幾趟。市自然資源局通過『容缺受理』改變了這樣的審批困境。該局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階段實施『承諾即審批』,申請人在辦證時只要進行書面承諾,便可獲先行審批,而後審查建設工程方案,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進而縮短審批時限,提昇審批效能,將工程證辦理時間由13-20個工作日縮短為3個工作日以內。大慶油田污水截留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說:『因為有了這項政策,原來需要13個工作日的審批,我們1個工作日就拿到證了。』此外,針對建設工程檔案驗收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市自然資源局制定了《建設工程檔案聯合驗收『容缺受理,告知承諾』(試行)辦法》,實行檔案驗收容缺受理,在建設單位出具承諾後,可先行核發《建設工程檔案驗收意見書》,由建設單位在約定期限內補交相關檔案資料,保障了建設工程聯合驗收順利實施,實現城建檔案驗收便民高效。今年3月份以來,瀚森天燃氣調峰儲配項目、大慶鐵人中學遷建工程項目、科賽氣體充裝原地改擴建項目等14個項目因此受益。
作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之一,不動產登記辦理也一直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後,市自然資源局更是不斷深化不動產登記改革服務,在便民服務上出實招。現實生活中,常有身患重病、行動不便或孕婦等無法到現場辦理不動產登記的特殊群體,針對這一情況,市自然資源局安排人員、籌措車輛,開展上門辦證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提供上門服務32件次,得到服務對象一致好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下一步,市自然資源局黨組將繼續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力爭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昇乾部作風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實際成效讓群眾感受到黨史學習教育帶來的新氣象、新變化、新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