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種田不用去地裡,用手機一點,就能讓稻地裡的水收放自如,莊稼長勢、病蟲害情況也一目了然。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不僅實現了由傳統農業『看天』向智慧農業看『屏幕』的轉變,也讓種地農民省時又省力,收益水漲船高。

雞西虎林市行政區域內八五六農場十五站的水稻種植戶呂向東,今年種了450畝試驗田,從春天播種開始,開啟了從地下到天上、從種到收全程智能化種植模式。大棚自動通風、灌溉,手機監控土壤?情、病蟲害、科學灌控稻田水層……所有需要人工的作業,現在只要一部手機就能輕松完成,可謂是一機在手,種地無懮。

虎林市行政區域內八五六農場有115萬畝耕地,無人駕駛智能裝備30餘臺套、北斗導航終端農機保有量760臺套、無人植保機340架,是黑龍江省較大的水稻種植基地。

今年,農場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生產在『耕、種、管、收、儲、銷、服』過程中的智能化、精准化、數字化發展,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區、建立智慧農業大數據中心,積極探索農機裝備在水稻生產全程的應用和節水灌溉技術。通過應用大數據、雲計算、AI等數字技術,提昇數據資源要素在水稻生產、管理、經營等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作用,通過『一張網、六個平臺、七個終端』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為智慧農業搭建起數據通路,推進現代農業智能化、精准化、數字化項目發展落地生效。
責任編輯:王傲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