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不一樣的青春旅程 ——從『東方莫斯科』到西西伯利亞
2021-07-20 14:0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經濟發展的減速、衛生健康的預警、命運與共的牽絆都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延展。作為歷史上兩國關系發展到歷史最好水平的中國和俄羅斯,自然也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向全世界展現了大國合作的典范。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我懷念那個銀裝素裹為我國送來西伯利亞寒流的地方,我想念那個琅琅書聲為祖國培養海外人纔的校園,我感慨現代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我們打破了距離的界限,我感受到祖國母親對我們海外游子的關懷與惦念。在這場疫情中,有一個群體迎難而上,向世界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責任、擔當和使命,他們就是留俄學子。他們在國內疫情暴發初期為祖國籌措、捐獻物資,在疫情中,守望相助,互相鼓勵。受疫情影響,研究生階段的最後一學期通過遠程教育完成了線上課程和畢業答辯,我雖不在俄羅斯,但心同他們一道,為祖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時光匆匆,沒帶來與同學們身著學士服合影的場景,沒帶來與師長告別青春暢談的畫面,也沒帶來那充滿誓言的畢業典禮,卻帶來了屬於我們這代人終生難忘的記憶。仍記得收到漂洋過海而來的畢業證時,那青蔥的記憶一股腦湧上心間……

研究生畢業時線上答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10年前,青春洋溢,步入大學校門與俄語結緣。雖然自知未來的道路會與語言為伴,但未曾想,有朝一日會身臨其境,從『東方莫斯科』來到了俄羅斯的土地。

  剛剛走進這個國家,也曾彷徨,也曾迷茫。文化的差異與衝突讓我不知所措,但是,慢慢發現,這裡雖然厚雪覆蓋,寒冰堆積,但那嚴寒之下確有對東方文化火一樣熱情的向往。

  剛剛走上漢教之路的我,來到了阿爾泰邊疆區的一座小城——戈爾諾·阿爾泰斯克。低矮的樓房、朴實的人民和人頭攢動的農貿市場,讓我覺得自然又原始,現代又復古,打破了我對俄羅斯的想象。沒來之前,不知道在人群中倍受『矚目』的我該如何適應異國他鄉的生活;來了以後,混跡在人群中再難發現我的身影。原來,城市裡的黃皮膚、黑頭發的阿爾泰人是俄羅斯的少數民族,整個城市俄羅斯族與阿爾泰族和諧生活,也讓我更快地融入其中。

2016年俄羅斯迎新生儀式

  新學期開始時,當接觸到那些渴望中文知識的學生時,當接觸到那些對我友好、坦誠的普通民眾時,使我不僅切身感受到俄羅斯人民的熱情好客,也體會到俄羅斯民眾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與欣賞。閑暇時,漫步在校園的林蔭路上,不時有外國友人上前詢問我:『你是中國人嗎?真的是中國人嗎?能跟你合張影嗎?哦,漢語很好聽,中國很棒!』他們的話語不斷在我耳畔回響,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和喜悅,讓我聯想到,以前,也有個懵懂的少年在松花江畔鼓起勇氣、紅著小臉兒去同一對俄羅斯夫婦拍了張合照。

  說實話,課堂上如孩童般咿呀學語的大學生們,課堂下如親人般關懷備至的同事們,還有生活中一起體驗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友人們,一同品嘗由我烹飪的中國美食的學生們,讓我感受到了東西方文化融合的微妙過程,也讓我看到兩國共同致力於的友好發展給我們帶來的廣闊空間。

  學習漢語的學生和朋友來做客

  初春的校園,瑞雪剛剛融化,在俄羅斯迎接傳統節日謝肉節(送冬節)的同時,我也在校園裡協助舉辦『漢語周』。第一次上臺主持,第一次講公開課,第一次獨自完成『百家宴』,無數個第一次讓我明白了:我的生活將與這門語言和這個國家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將不斷打磨自身,練就本領,將致力於為兩國間更高水平的發展貢獻力量!

  在這兩年的工作、生活中,我更加堅定和熱愛漢語教學和管理工作,收獲了一些工作心得和體會,也發現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比如,要適應當地工作環境,融入當地工作氛圍,充分利用語言環境提高俄語水平,提高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提高科研能力,注重工作的效率和准確性,注重提高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等。也想借此機會建議未來的志願者們,無論是教學或者行政管理崗位,都要認真地對待,並且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不斷提昇自身能力,為傳承中俄友誼而努力。

  教俄羅斯孩子包中國餃子

  兩年的志願工作,很感謝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駐外使領館和孔子學院對我的培養、支持和鼓勵。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志願工作讓我更加堅定了信念和報效祖國的決心,讓我更加堅定了促進中俄人民相知相親、中俄文化交融互鑒的信心。

  這兩年對我而言是全新的、是不同的,雖然忙碌,但卻充實;雖然陌生,但卻豐富;雖然坎坷,但是卻明白了如何成為一名真正的、優秀的漢語教師志願者。

  你看,漢語之花,正在絢麗綻放。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的不足,漢教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我毅然決定繼續深造——提昇學歷、強化語言,為立志從事的外交外事工作打下基礎,為講好中國故事而努力前行。

  兩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不僅努力鑽研專業課程,還積極參與科學研討會議和大學活動,關注國內國際時事,以身踐行,講中國故事,言中俄友好。畢業後,有機會回到家鄉發展,我將在新的崗位上繼續學習和提昇,為家鄉、為祖國貢獻力量,在祖國的外交外事工作中融入自己的青春。

  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創新年』,2021年也恰逢黑龍江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落戶牡丹江。所有的這一切,都讓我為自己身為一名俄語人而驕傲,為生長在這片黑土地而自豪!我堅信,在兩國領導人的共同引領和推動下,在兩國人民的守望相助中,中俄友誼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斷延續傳遞。而我從『東方莫斯科』遠赴西西伯利亞,又回到了龍江大地上,能作為這份友誼的維系者、見證者和傳承者,深深地感受到責任之重大,心情之澎湃。

  祖國的發展日益強盛,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更應該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牢記總書記給留俄學生總會回信中的殷切囑托,為祖國美好的明天,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行發展,為中俄兩國友誼的延續,貢獻青春和力量!

  尾聲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向兩岸。畫卷展開是長江黃河、炎黃子孫。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只有風兒在輕輕唱。歌聲唱響是伏爾加岸邊和莫斯科郊外,金發碧眼。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將由我們來扮演。願疫情過後,兩國發展再上新臺階,兩國人民再創新情誼,願伏爾加河畔流淌著李白的浪漫,黃河岸邊奔騰著普希金的豪邁,優美的牡丹花同向日葵共同綻放。

  作者: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俄語翻譯 宋一飛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