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曾經留學俄羅斯的中國學生,都會對俄羅斯優美的自然風景、璀璨的文化藝術等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並至今對我事業產生影響的是我的恩師—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音樂戲劇與舞蹈學院院長,著名鋼琴教育家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謝苗諾夫娜(?врамкова Ирина ?еменовна)教授 。
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
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謝苗諾夫娜,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赫爾岑)音樂、戲劇和舞蹈學院院長,音樂與器樂教育系主任,俄聯邦功勛文化工作者,俄聯邦高等職業教育名譽工作者,聖彼得堡政府教育獎獲得者,是俄羅斯音樂教育界領軍人之一。1984年畢業於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1987年獲得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鋼琴表演藝術副博士,後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1999年進入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工作,擔任院長15年間,致力於教學團隊建設,成功將音樂系發展為音樂學院。她的學生在國際、全俄、區域及市級比賽中獲得超過200個獎項,同時,她也是俄聯邦總統計劃『俄羅斯兒童』以及『天選之子』計劃得獲獎者,這是對她與有天賦孩子們一起工作做出特殊貢獻的獎勵。她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音樂家、教授、院長。
記得那是在2004年1月,時任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音樂系主任的捷蓮契耶娃·娜塔莉亞·阿列克謝耶娃(?ерентьеева ?аталия ?лексеевна)教授突然離世,我當時作為她的關門弟子,面臨沒有導師的困境。沒有想到,一周後,我成了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的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對阿芙蘭姆科娃教授(以下簡稱老師)有了逐漸深入的了解。老師除了在鋼琴演奏藝術上有著深厚的造詣之外,其他方面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優雅的氣質、嚴謹的教學風格、溫柔和善的性格
老師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優雅的舉止,在教學中無論是示范演奏,還是教學表述中,無論學生上課彈得很好,還是不好,老師都耐心的講解,認真的示范演奏;對於語言不太好的外國學生,老師往往會放慢語速,直到學生能夠明白為止,老師通常會根據每個學生的水平去幫助學生選擇適宜難度的曲目,總會在我們熟練掌握曲目之後引導我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小到情緒,大到整體畫面塑造。她常說:『鋼琴演奏是「用心靈去歌唱」的表演藝術,你的內心美,你的音樂纔美!』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在我後來的教學工作中,每當我即將『怒發衝冠』之時,都會想起老師的這句話。的確,美妙的音樂源自一顆『善良而寬厚』的美好心靈。
記得當年留學時,習慣了國內的教學方式,剛接觸老師的課的確有點懵,對於我的演奏老師開始是不說什麼的,而是把問題留給我,讓我來分析自己的演奏,為什麼會這樣彈,樂譜有什麼要求,我是如何處理的等等。這些教學理念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慢慢習慣這樣的教學方法後,我逐漸認識到,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法,鍛煉了學生獨立分析作品、構思演奏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當然,在學生回答完問題之後,老師也會做詳細的點評和補充,對於正確的部分充分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就音樂分析和演奏方法進行探究,從而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

孫藝輝與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

徐靜雅與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
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
老師為中俄友誼做出了一定的貢獻,這是有目共睹的。由於深受中國師生的喜愛,近幾年來,她每年都會受邀來中國進行講學,不論在哪裡上課都十分盡心盡職盡責,徐靜雅曾有幸以翻譯助教的身份隨行,她有一段難忘的經歷:那次行程安排得非常緊湊,留給老師調整時差的時間很少。為了盡可能讓更多學生來聽老師的課,近距離感受俄派教學的魅力,於是主辦方便要求我在每節課還剩五分鍾的時候提醒老師,每當這時老師總會無奈地看著我,說請再給她一些時間。原先安排的課程在晚上八點左右結束,因為老師希望學生多學一些,那天的課講到了晚上近十點。
其實那天老師要在兩個城市之間奔波,有兩場大師班講學,老師只能在來回的車上短暫休息,只要開始講課,老師又會立刻打起精神,認真授課。最後一位學生彈奏了一首難度較大的俄羅斯作品,和這位學生交流的時候纔知道他之所以選了這首作品,是因為俄羅斯一位重要領導人即將來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屆時會有一場文藝展演歡迎儀式,他有幸受邀作為參演嘉賓,會進行鋼琴獨奏表演。老師低頭看了看手表,知道時間已經不早了,便要我和主辦方商量,是否可以請在座的家長和學生先回家,她想請最後這位學生留下來再多講一會,因為樂曲的音樂層次豐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講解。課後老師開心幽默的和學生說:『如果有機會,請你一定要記得告訴我們國家的這位領導人,你曾被一位俄羅斯老師指導過,她來自美麗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的老師!』

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參觀中國鋼琴廠

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在中國舉辦大師班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每一年都會舉辦各類藝術節或比賽,規模龐大,評委都是來自各國有名的音樂家和教授,老師會鼓勵在俄的中國留學生參賽,讓大家勇敢走上舞臺。近年來在老師的積極推動下,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每兩年都會舉辦一屆以中文『絲綢之路』命名的大型音樂類賽事,同時為了加深中俄兩國文化交流,老師會以學校的名義積極邀請國內院校的老師前來擔任評委,會鼓勵師生們推薦國內優秀學生前來參賽,老師更會為選手們進行賽前指導。這使得前來參賽的選手們感受到這不僅是一次比賽,更是一次良好的交流學習機會。
學業之外,老師更會關心我們畢業後的工作問題。在畢業考試之後,老師問我們對未來的規劃,其中一位學生說對家鄉的就業情況無從了解,回去後如何纔能找准就業的方向。和學生簡單交流過後,老師想到她有一位俄羅斯老友已經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而他工作的城市恰巧是這位學生的家鄉,老師當即給這位友人打了微信電話,說明了基本情況後,詢問他是否能為自己的學生在工作方面提供一定的幫助,希望學生回國後能盡量給她推薦一個好工作。
『我們永遠的俄羅斯媽媽』
阿芙蘭姆科娃教授被她的中國學生們親切地稱為『俄羅斯媽媽』。在比賽或考試前,老師除了一遍一遍聽我們的曲目,幫我們修改細節,還會讓我們把上臺的服裝和鞋子穿給她看,她會體貼地告訴我們這件衣服合不合適,幫我們檢查衣服上的紐扣牢不牢固,有沒有多出來的線頭,腳上的這雙鞋子適不適合踩踏板。不論老師的工作有多麼繁忙,工作到多晚,她一定會在比賽或考試的前一天帶我們走一遍臺,指出我們需要注意的細節。如果走臺結束晚了,老師還會開車挨個兒把我們送回家。上臺前老師會把她的辦公室讓出來給我們練琴,並且准備一些小零食和熱茶,還會摟住我們的肩膀,柔聲告訴我們『不要緊張,你很棒』。她還會驕傲地把我們介紹給她的音樂家朋友們,讓我們彈琴給他們聽。如果有作曲家朋友在場,她還會拉過我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學生,彈過你的那首作品,彈得可好了。』我們對老師的愛絕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學到了多少專業知識,而是因為老師用心愛著她的每一位學生,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著每一個人。
正是擁有這段難忘的學習經歷,使得我在回國後的教學工作中能夠以導師為榜樣,奮力進取,將從導師那裡學到的本領悉心授以學生,且先後有多名學生本科畢業後赴俄留學,並有幸投入其門下繼續深造,不斷地傳續著這段中俄之間跨國的師生的情誼,例如,徐靜雅曾經是我的本科學生,當她本科畢業後帶著我的推薦信來到了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阿芙蘭姆科娃教授欣然收她為徒,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徐靜雅開啟了她碩士、博士長達六年的求學之路,她也非常有幸地成為老師的翻譯助教,並在大量的實踐課程中領略到了阿芙蘭姆科娃教授多樣的、科學的教學方法。

徐靜雅與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一起聽音樂會

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教授及家人與中國留學生在一起
2020年11月26日,我們親愛的『俄羅斯媽媽』不幸離世。阿芙蘭姆科娃教授的離世,讓她的學生們感到無比難過!正如學校官網所說:『她的早逝,對於我們來說,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她是我們的痛失的天使,一個時代的開創者,我們將永遠銘記她——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謝苗諾夫娜!』大家紛紛以各種形式發文悼念,這些悼念的文字中除了感謝老師在專業學習方面的認真傾囊相授,更多的還有懷念老師在生活中對我們中國留學生的關愛,那段真摯的友誼將永遠留在大家的心中。
謹以此文追憶踐行中俄友誼的鋼琴教育家——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謝苗諾夫娜教授!
作者: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 孫藝輝
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藝術學博士 徐靜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