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俄羅斯學生步入中國 感悟泱泱中華的魅力
2021-07-28 16:44: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提到中國,腦海裡會浮現什麼?是龐大的人口規模,還是筆墨酣暢的書法?是少林武僧,還是悠久的歷史?是神秘的西藏和『中國金字塔』的未解之謎,還是諸如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絲綢、瓷器等實用的發明?具有5000年文明的中國深深吸引了大學時代的我,由此,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

  來到中國

  我曾就讀於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關系專業,大一結束後,我開始思索,如何能成為一名有脫穎而出的經濟學家……世界上還有比中國更大的經濟體嗎?當然沒有!因此,我選擇了漢語作為未來職業生涯。我選擇中國和漢語不是一時興起、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2010年,我19歲。那年暑假,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此後三年,每逢暑假我都來北京學習漢語,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對於留學生而言,那是我輕松愉悅、無懮無慮的時光。

  2013年大學畢業後,我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參加了長期的語言進修課程,逐步沈浸在中國文化的魅力中,開啟了獨立生活。獨立生活並不像暑假時那樣輕松,學習、上課、考試、就醫,我的生活和中國人緊密相連。此外,還要應付生活中的各項瑣事,要找房子、與房東交流、跟中介談價、同鄰居溝通,還要去市場買菜、到銀行辦業務,總之要和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打交道。所有這一切,都融入了我的『中國生活』,我需要像中國人那樣思考和行動。

  適應中國

  我認為,任何環境都是可以適應的,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想要什麼以及我們對『國外生活』有怎樣的期望。我在北京的生活安心舒適,北京有我想要的一切。但我不能說每個人都能百分百適應『中國化』的生活方式,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慣和風俗。總之,關於中國人的性格特質我們可以談論很多。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即使在同一城市、同一條街,也可以遇到不同的傳統、習慣和風俗。

  生活在中國

  我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習得了——心平氣和——這一重要品質。中國人波瀾不驚,他們不因瑣事而焦慮緊張,也不像我們因某些事而強烈衝動。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中國人永遠泰然自若,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中國人平靜鎮定的面孔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每當遇到突發狀況,我都努力嘗試從容應對。

  起初,這種平靜寧和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很難實現。我已經習慣了『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和『開門見山』,我不像中國人永遠都是那麼『慢條斯理』和『含蓄內斂』,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後來,我意識到,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和思維方式,即需要積蓄精神力量,不能做無謂的消耗。

  交流在中國

  語言障礙對我來說從不是什麼難事。在中國,有很多外國人,我們經常用英語交流。當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總想摻雜其他語種,來使我們的交流更加豐富有趣,或者乾脆借助電子詞典和翻譯軟件。

  在這方面,和中國人打交道非常簡單,他們對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非常友好,因此與他們交流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他們總是竭盡全力地幫助我們,會放慢語速,留給對方思考的時間,並努力簡化自己的語言。此外,很多教育程度良好的中方人士都懂外語,尤其以英語居多。因此,在中國學習漢語比較簡單,在這裡可以從容、大膽地進行語言練習。

  融入中國

  強烈的學習動力、與當地居民緊密溝通,這對我有一定的幫助。既然決定了來到另一個國家,也就意味著必須要融入這個國家,與當地人交朋友。中國人很願意與外國人分享他們的文化,樂於講述自己的文化、歷史和習俗。

  中國人熱愛祖國,珍視取得的一切成就,我非常欣賞這一點。他們懷著深沈的愛,帶著滿腔的熱忱來講述這一切,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中國。

  來到中國,就一定要養成一些中國習慣。我嘗試著學一些中國傳統的娛樂方式,比如武術、太極拳、麻將。我也嘗試著和著音樂起舞,就像中國人習慣於晚上在院子裡或商貿中心門前的廣場上起舞一樣,這是非常有趣並充滿活力的運動。而且,參與廣場舞的大多是45歲以上的女士們。

  尋找中國共同點

  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相似的。我們會因同樣的事而感受到喜悅和悲傷,自豪和失望。雖然存在『特性』和『個性』,但是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一樣的。

  中國和俄羅斯有著類似的節日。比方說中國的傳統新年——春節與俄羅斯的謝肉節(又稱『送冬節』)在相近的時間舉辦,也具有相似的意義——都是在辭舊迎新之際,送別嚴冬,盼來暖春。俄羅斯人聖誕節期間喝蜜粥(主料為大米、蜂蜜、葡萄乾),中國則在相近的時間慶祝臘八節,喝臘八粥。再如,俄羅斯的孩子們繪制彩蛋迎接復活節的到來,雞蛋在中國的端午節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兩個節日都在暮春初夏時節。

  在中國度過的每一年都具有特殊意義,這些都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裡。這是一個令人贊嘆又非同尋常的國家,她以廣博的胸懷接納每一個人,我在中國的生活風采奕奕、暖意融融。

  作者:頓河國立技術大學國際合作處工作人員 鮑戈佐娃·維克多利亞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