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0日訊 近年來,大慶市積極做精、做深設施農業大文章,在棚室技術上提檔昇級、在棚室作物上引品種、增品類。目前,大慶市7萬餘棟棚室,年產果蔬40萬噸,帶農創效突破20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銀浪牧場棚室基地的大棚內,早已不是過去清一色的傳統柿子、黃瓜,經過外地品種引進、種植模式改良,如今,白草莓、牛奶香瓜、無花果、甜油桃等各類特色、高附加值農作物已經大面積種植,帶動農民增收明顯。
大慶市讓胡路區銀浪牧場三連隊隊長李海成:牧場現有棚室一千多棟,年產值大約是5000萬左右。
在龍鳳區的棚室小區內,種植戶不僅選擇市場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蔬菜、花卉、食用菌,還采取蓋兩層被、支三層拱膜、增加室溫等多種辦法提昇棚內溫度、延長作物結果期,從而錯開棚室地產果蔬上市高峰,打出市場『稀缺牌』實現增收。

素有『龍江果蔬第一區』美譽的大同區,更是在科技化手段上做文章。航天育種基地、上倉農業的水幕牆溫室、全自動溫室大棚,為農作物營造出最適宜生長的田間小氣候,棚室畝產量連年攀高。
大慶市肇源縣福興香瓜與和平鄉塞北花都花卉基地、西海濕地等旅游資源相捆綁,以農業采摘游的形式有效帶動種植戶增收增效。
目前,全市各棚室小區有效與當地路網相結合,形成了果菜、菌類、花卉等沿路產業帶,大量的棚室農作物除供應本地外,還以高出本地市場10%的價格銷往哈爾濱、齊齊哈爾等地。
責任編輯:宋蔚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