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4日訊 8月3日,市委宣傳部舉行『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全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雙鴨山成就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會議邀請市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局主要領導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進行新聞主旨發布。
發布會上,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於海濤介紹,近年來,我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部署,堅守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著力提昇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強化生態環境監管,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市自然資源局緊緊圍繞全市重點項目建設,充分釋放我市資源優勢,不斷優化工作流程,全力以赴保障全市重點項目用地。與此同時,市自然資源局堅持源頭嚴防,用最嚴格制度保護自然資源,著力強化生態環境監管。『十三五』期間,我市牢牢堅守耕地保護紅線,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617.34萬畝,全市耕地保有量面積為853.28萬畝,基本農田儲備區面積12.07萬畝;我市有效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組織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現具體推進實施修復類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12.95億元;我市全力推進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自全市不動產登記工作開展以來,雙鴨山市、縣兩級不動產登記機構共登簿224302件。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馬雲說,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堅持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方法路徑,聚焦藍天、碧水、淨土、美麗鄉村、原生態『五大保衛戰』。2020年,我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49天,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5.4%,年度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實現三連增。市、縣級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5%、85%。全市7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實現100%。全市累計建設農村室內水衝廁所11658戶,全市415個行政村達到了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要求,93家規模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6%以上,全市設立回收站點786個,回收農藥包裝廢棄物316噸。市生態環境局有效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專項督察反饋的問題和工作建議,目前我市承接的21項任務已全部整改到位。為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市生態環境局推動完成虹焱熱電公司污染防治設施昇級改造和寶清縣熱電廠關停工作,建龍鋼鐵公司燒結、豎爐成品除塵項目已竣工,焦爐除塵改造、豎爐脫硫項目設備已投用,乾熄率穩定在95%以上。全市21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內違規建築問題徹底解決。
市水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韓春玲表示,近年來,市水務局按照『保護地下水、開發地表水、引進外來水、利用再生水』的治水思路。
去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為50.69%,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下降率為28.2%,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61,全市用水總量同比下降明顯,地下水過量開采勢頭得到遏制。『十三五』時期,全市投資24.88億元,開工建設烏蘇裡江護岸、中小河流治理、農村飲水安全、水毀工程修復、灌區田間配套等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水利基礎設施。全市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552處,受益人口52.65萬人,集中供水率98%,自來水普及率98.3%。2018年年底,我市提前兩年完成農村飲水脫貧任務,解決55個貧困村、1699戶、3182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面打贏水利脫貧攻堅戰。全力保障市區24小時供水安全,河湖長制工作闊步前行,水生態修復工作持續推進,進一步提昇了水旱災害防御現代化水平。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405.73平方公裡,15度以上坡地退耕面積336.62公頃,綠化河岸面積42.4萬平方米。我市成功應對2016年、2019年、2020年超標洪水以及強臺風影響,最大程度減輕了洪澇災害損失。我市91個山洪預警站點報汛率連續多年排在全省首位。
雙鴨山日報、雙鴨山廣播電視臺、雙鴨山礦工報等新聞單位參加了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