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幾十所國內『雙一流』高校『雲聚』我省並集中簽約,此舉引來各方關注。外界評說:『省校合作』不僅能夠延攬高質量人纔,還能夠加速科研創新成果就地轉化並且夯實龍江產業基礎,推進相關項目的落地、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的確如此,精誠合作,事關人纔、創新、產業,可謂一舉多得;提昇效能,聚集高質量人纔、高質量項目,瞄著高質量發展這個目標,可謂環環相扣。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創新,是第一動力,是社會不斷進步的引擎。而人是創新的主體和行動者,人纔是推動創新的第一資源。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纔,誰就能在創新發展中佔據優勢。我省與知名高校聯姻,利用『省校合作』搭建人纔培養、人纔引進、人纔共享平臺,是我省『十四五』期間加強人纔隊伍建設的重要措施,也是對『創新人纔偏少』的強力扭轉。
幾個月前一件羽絨服引來一名碩士落戶我省的故事被傳為佳話。『羽絨服引纔』的主人公為某知名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因來我省參加考試時主辦方贈予的羽絨服而決定到黑龍江工作。相信從『心頭一暖』到『為之一振』,這位考生絕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因為她從龍江人溫暖的小細節中看到了全省持續真心真金引纔、千方百計求賢的大環境,從而理性選擇在黑龍江乾事創業。事實上,從頭雁行動到春雁行動,我省『人纔新政』已經初見成效。而此番『省校合作』,無疑又是一個重磅加持,搶前抓早、按需支持,保證了高層次人纔隊伍實現可持續發展。
項目需要人纔、人纔看中項目,項目好了又會吸引更多的人纔望旆來歸,如此良性發展的願景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省校合作』,一面是人纔資源和科技成果富集的高校,一面是企業技術攻關、產業轉型的需求。正如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韓傑纔表述的,學校要聚焦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十個新突破』。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個新突破』,矩陣齊整,潛力十足。突破,意味著從『量』到『質』、由『形』到『勢』的根本性轉變,這其中將有多少活力的迸發、機會的產生,也蘊含『省校合作』的共同預期與發展合力。
一個多月前,我省面向全國發布首批『揭榜掛帥』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榜單,引得全國各地的英雄來揭榜,不拘一格降人纔、育項目,背後是制度的創新。制度創新為科技創新鋪路架橋,制度創新也為涵養人纔生態輸送養分。期待多重創新元素相互激蕩,多領域優勢彼此助力,帶來驚喜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