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我的中國記憶
2021-08-19 15:59: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我對中國及其傳統文化的了解始於青少年時期。當時我就讀於彼爾姆芭蕾舞學院,我的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有中國、日本、以色列等等。大家經常在一起相互交流,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都學到了很多新奇有趣的知識,我們一起畫日本漫畫,學習阿拉伯語。那時,我學會了第一句漢語——『你好』。

  大學畢業後,我十分榮幸地獲得了一個來中國學習的機會。在中國留學期間,我游覽了很多中國城市。中國幅員遼闊,自然風光千姿百態,這些美景深深吸引著我。中國也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超過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不同思想交織融合,共同組成了璀璨的中華文化。隨著了解越來越深入,我對中國越來越著迷,所以我決定學習漢語。後來我選擇來到黑龍江大學學習,在那裡我結識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我們之間無話不說,閑暇時間經常在咖啡館約會。我們談論中俄兩國一些文化習俗:比如民族節日,菜餚,中國和俄羅斯的景點,時下最流行的音樂和服裝等等。在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從不羞於問一些我不理解的詞語,而我的這位好朋友總是耐心地向我解釋。隨著我們彼此深入的了解,我意識到我們之間有很多共同點,例如我們對事物經常有著相同的看法和觀點,有著相似的口味偏好等等。盡管我的中文並不流利,但是我們的溝通卻十分順暢。我的這位好朋友,也是我的人生導師,如今成為了我的丈夫。

  下面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讓我最為震驚的中國傳統——坐月子。這一傳統是我的孩子出生後婆婆告訴我的。按照中國『坐月子』的傳統,產婦生產後的一個月內都不能碰水,不允許我洗澡,甚至不允許刷牙。對孩子的一切照顧以及做飯等家務活統統由婆婆來承擔。剛生完寶寶的我一個月都不能出門,甚至房間的窗戶也不能打開。而我要做的就是躺在鋪著厚厚的毛毯,十分暖和的床上……老實說,起初我真是適應不了這種生活。但是我非常感謝婆婆對我的理解,她幫助我在中國特有的習俗和我習慣的生活方式之間找到了平衡,一直以來,我和我的婆婆相處的十分融洽,彼此都能互相理解包容。

  此外,我也向我丈夫介紹了俄羅斯的一個傳統習俗——冬日冰水浴。直到今天,這也是他在俄羅斯最難忘的時刻之一。那是他第一次體驗俄式桑拿,在高溫的桑拿房內用燙熱的樺木掃帚從頭到腳反復抽打身體,因為在俄羅斯的傳統習俗中這樣有助於排除體內的毒素。當然,他也第一次嘗試了從桑拿房出來後直接紮到雪堆裡。他覺得非常不可思議,開心的像個孩子!看著他開心的樣子,我感到非常幸福。在我們婚後的十年裡,我經常聽到這個故事,他總是興高采烈地把這次獨特的體驗講給朋友聽。

  我們的兒子出生在哈爾濱,寶貝的到來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孩子天生聰明伶俐,從小就熟練掌握中俄兩國語言。我們夫妻二人一定要培養孩子深知兩國文化,從小教育他要深愛自己的祖國——中國,同時要讓他知道俄羅斯是他的第二故鄉。長大後要報效祖國,同時也要為中俄兩個人民友誼作出貢獻,讓他成為中俄友誼的使者。

  俄羅斯的朋友們經常會問我,你們在家都會做什麼菜餚。我和我丈夫都很喜歡美食,所以我們在家會做一些中國菜也會做一些俄羅斯菜。俄羅斯紅菜湯,肉(或魚)雜拌湯,土豆泥,肉餅和俄式薄餅這些是我丈夫的最愛。鍋包肉,家常涼菜,蒸魚是我老公經常在家做的拿手好菜。我的婆婆還教我蒸饅頭,做一些傳統節日必備的食物,比如中秋節打月餅,春節包餃子等等。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這裡的生活和在俄羅斯一樣,舒適自在。我經常向俄羅斯的朋友講述我在中國生活的經歷和感受。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架起中俄兩國人民友誼和愛情的橋梁,繼承和發展中俄世代傳統友誼,繪制中俄關系美好藍圖。

  作者:中俄聯姻家庭代表葉若娃·阿納斯塔西亞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我們的故事——慶祝《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