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內蒙古滿洲裡,是一個在邊境小城長大的女孩,『俄羅斯』這三個字對於我來說從來都是鮮活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俄羅斯人、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別具一格的俄式建築……也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讓我與『俄羅斯』結下了緣分。直至現在,我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上俄語課的場景、第一篇獨立翻譯的俄語稿件、第一張俄羅斯火車票、第一份俄語工作、第一個俄羅斯禮物,這點點滴滴匯成了我的俄羅斯記憶。
提到俄羅斯,必不可少的話題就是俄羅斯人。很長時間以來,我對俄羅斯人的了解都來自他人的描述,而當我踏出國門,真正走進俄羅斯人的社會與生活,我漸漸地對他們有了自己的理解。
樂觀的雅思米娜
雅思米娜是我的俄羅斯好閨蜜,在她身上讓我看到了俄羅斯女性的樂觀與堅強。最初與她相識還是在赤塔的夏陽市場,那時的我對俄羅斯香腸情有獨鍾,隔三差五便會去買些來打牙祭,而她就站在市場的櫃臺後面,熱情地為我介紹她出售的香腸食品。由於年齡相仿,一來二去就慢慢與她成了好朋友。她總是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做客,雖然是她住在簡陋的出租房中,生活條件並不是特別好,但她總能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我,給我沏的茶中會特意加一些白糖。

兩個女孩子在一起自然會有各種說不完的話題,她的性格十分開朗,與她在一起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樂觀的性格讓你完全看不出來她是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女孩。早年,她的父母相繼去世,她不得不一個人面對社會的挑戰。沒有上過大學的她到處去打工、當銷售員。買不起漂亮衣服,她就借別人的縫紉機給自己做一套。在別的年輕人享受青春年華時,她卻要為生計而奔波。盡管這樣,她依然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從不抱怨生活的不公,臉上依然笑容燦爛。
耿直的科思佳
說到俄羅斯人,我總能想起我的俄羅斯同事科思佳,按照漢語的發音,音譯過來的名字雖然有些女性化,但其本人卻是不折不扣的俄羅斯漢子。由於曾在部隊中服役,他身上或多或少還保留著軍人的習慣——喜歡運動,每天必須要跑夠一個小時,說話直來直去,不懂得變通,還愛帶髒字兒。雖然是同齡人,卻沒有什麼共同語言,有時候甚至覺得他是一個木頭疙瘩壓根無法溝通。套用現在時髦的話說,他就是一個真正與女性絕緣的『鋼鐵直男』。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有著許多俄羅斯男子共同的特征——豪爽、直率、講義氣。他給我講了許多他的故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看不慣朋友被欺負,衝出去為朋友出頭打架的故事。故事的結局是他受了傷甚至差點被警察帶走,但他覺得為朋友這麼做很值得。後來我成了他朋友圈中的一員,他曾拍著胸脯對我說:『我的電話號碼永遠不會換,只要你在赤塔,有事隨時找我』。
精明的維達裡
維達裡是我的另一個同事,其實按照年齡我應該叫他『維達裡叔叔』。他有著一臉的聰明相,頭腦精明、語言豐富、善於溝通,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手。工作之餘。他將自己的小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條。在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裡,似乎不太願意與過於精明的人打交道。然而,通過接觸我發現了這個『精明』老頭兒也有扛起責任感的另一面。每天,按時接送妻子上下班,載著年邁的父母去買東西,幫助子女照看孫子,還經常托我從國內買東西帶給他家人,溫馨幸福的家庭讓人看到一個男人在家庭中的責任與擔當。

在我出國工作的日子裡他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幫我辦手續、租房子,與我共同處理工作上的各種問題,在他身上讓我感受到一種長輩的關懷。我永遠忘不了我蜷縮在樓梯旁給他打電話的場景——那次我回國參加考試,一出考場我就知道我失敗了,當時我的情緒失落到極點,隨手將電話打到了他那裡。電話那頭的維達裡語氣十分溫和,他對我說:『沒關系,考試就是很難,你已經很好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他的話真的給我了莫大的鼓舞,我重整旗鼓,繼續准備另一場考試。
善良的陌生人
在異國他鄉生活中,那份孤單無助的感覺是外人無法感受的,正因如此也讓每一份關心和幫助都彌足珍貴。那是一個冬天,天空中飄著雪花,我一個人拖著五十多斤的行李箱去坐火車,剛過了檢票臺我纔發現火車的車門在站臺的另一側,只有越過鐵軌纔能找到車廂。在這種情況下,我的這只行李就成了大麻煩,我拽著行李箱艱難地前行,被雪打濕的眼睫毛讓我的視線變得模糊。火車汽笛響了,離開車不足五分鍾了,我開始著急了,但我越是著急越是拎不動,這時一個中年男人一把拎起我的箱子,越過鐵軌把它放在鐵軌的另一側。我還沒來得及說聲謝謝,他已經走遠消失在夜色之中。我上了火車後,兩個俄羅斯女人主動幫我把這箱子舉到了行李架上,我坐下來狼狽地喘著粗氣,雖然那天天氣很冷,但是我的心卻是暖的。
一樁樁難忘的往事、一個個感人的瞬間、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猶如一顆顆珍珠,串成了這條名為『俄羅斯記憶』的項鏈,成為人生歷程中最美麗的收藏。如果你現在問我俄羅斯人是什麼樣的,那麼我會告訴你:他們和我們一樣,他們善良、樂觀、勇敢,具備好多優秀的品質。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是國與國之間友好合作的基礎,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和睦相處、互利共贏是中俄兩國人民共同的心聲,願我們的友誼如那挺拔的針葉松,無論春夏秋冬都常綠常青。
作者: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國際交流科工作人員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