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偉大的中國耐心
2021-08-19 16:10: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國佔據了我的大部分生活,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述關於中國的話題。我永遠不會忘記中國,它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裡,我的一生也注定要與漢語和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緊密相連。

  如果你仔細觀察中國地圖,那麼你會發現中國版圖如一只雄雞。頭部是中國北方最冷的地區,頸部是首都北京、天津,胸部從以上海為中心的整個沿海地區覆蓋到古都西安,尾部是幅員遼闊的甘肅、西藏、新疆及內蒙古的部分地區,腿部有以水稻聞名的南部城市昆明、以工業聞名的廣州和處於熱帶的海南。

  對許多人來講,提及中國,就會想到色彩斑斕、美麗富饒、科技雄厚、蓬勃發展。而我看到了另一面的中國,我想分享給大家的是一個簡單、普通、未必會吸引眾多游客的中國,是一個即便如此也令我向往的中國。誠然,中國是一個廣博、神奇的國家,最讓我震撼的還是中國人。

  中國人口眾多,多到無法想象。比如,至今我都無法適應,一到大學中午12點下課,成群結隊的人湧向食堂,令整個校園充滿生機。無論多麼不喜歡人群和排隊,每一位中國人都只能接受這種現象。即便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也會規規矩矩地排隊,心平氣和地等待。無論是地鐵上,還是在商店裡,排隊隨處可見,人們秩序井然且耐心地站在人群中,沒有人抱怨,也沒有人插隊。在我看來,除了中國外其他任何地方再也不會有排這麼長的隊伍了。排隊隨處可見,這就是中國奇跡,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些現象的產生是客流量大的直接結果。

  因此,地鐵裡的志願者,他們的主要目標是疏散試圖硬擠進車廂的人流。可以說,志願者的任務是維持秩序。高峰時段,列車進站,停車後,後面的人流就會以飛快的速度使勁向車廂擠。有時,最後進車廂的人身體沒有完全進來,還有一半的身體在車廂外面,這時身著橙色馬甲的志願者就要發揮自己獨特作用了。在這裡,他們是維和部隊人員,是老弱病殘的救星,是祖國衛士。

  中國有句話『別著急』意思就是『慢慢來,不著急』。即使人們在趕時間,也不會刻意表現出來,如果你不由自主地加快步伐,那你就會發覺周圍的人都是自持內斂的。很少有人在人流中跑來跑去,中國人會提前趕在會面或工作前出門,絕不遲到。甚至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也經常詫異,認為當地居民走路太慢,有時甚至放慢速度。我們急匆匆趕路,喘著粗氣看著表,旁邊的中國人說道『別著急』。我被這句話震驚了,我很佩服中國人的減速能力和適用於任何場合的『別著急』這句話,她的反應逗笑了我。她靦腆地笑了笑:『其實,我心裡很著急。』

  中國人的生活教會了我,如果不尊重他人及他人空間,生活中就不會有和諧。不要打擾別人,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別惹別人生氣,做自己喜歡的就好。有分寸地做好自己的事,在自己的空間裡,怎麼方便怎麼舒服都不為過,但是盡量不要打擾別人。

  中國有明確的行為分寸。他們知道什麼可以,什麼不太合適。如何與陌生人交流,該聊哪些話題,不該談論哪些內容。這些看似嚴格,其實都來自儒家哲學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國成功地構建並協調集體秩序。

  當你坐電梯時,慈祥的奶奶誇你的包包好看。年輕人一般會不露聲色地暗示你該停在哪一層。火車上的男人生氣地跟你說著什麼,你抬起頭,驚訝、困惑地看著他,他會堅決地關上窗戶,怕風吹到你靠在窗臺上的頭。我的同班同學,她的大連話我完全聽不懂,在公交車上相遇,意外地認出了對方,強行將兩元硬幣塞到我手上,讓我『幫她付車費』。賣蔬菜水果的售貨員老大爺,臉上總是流露著神秘的『中國式微笑』——微笑中暗藏著很多故事。有時我不理解他的意思,我也會用一個微笑回復他。

  啊,中國,中國,壯麗的中國和偉大的中國人……

  下面我繼續來談談我在俄羅斯遇到的中國人。2019年10月底,我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受邀到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工作。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在這裡工作。得益於孔子學院的獎學金,我獲得了去大連攻讀碩士的機會,並順利獲得碩士學位,為此非常感謝中國。後來,我繼續在中國工作,雖然每個人都認為我是一個有很好發展前景的老師,但我從未想過會當老師……而在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完備的物質資源、豐富的活動、同事們的寶貴經驗、富有創造性的工作,這一切都讓我眼前一亮,每當面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孔子學院的老師走近學生,傾聽學生。即便在解決問題時,也始終保持這種開放和包容的氛圍。

  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的工作人員、中俄教師熱情地接待了我,教會了我很多,總的來說,他們把所有事項的最新情況都告訴了我。最終我下定決心在教育領域工作,是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給了我這個機會。與名師合作,這次不是遠觀他們,而是近在咫尺地與他們共事……如果有人用中俄任意一種語言提問題,教師會自如地切換語言,他們可以在不知不覺中說俄語和中文。兩種工作語言,兩種表達方式。它們是伙伴,相互表達一些各自語言中難以理解的句子。只有學了另一門語言,你纔能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母語!

  這些人曾經出現在我的生活裡,現在也始終與我緊密相連。兩個了不起的國家,兩國偉大的人民,我非常感激並銘記於心。

  作者:『伊爾庫茨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漢語中心教師 齊傑諾娃·圖亞娜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