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遇見中國:那些值得銘記的人和事
2021-08-24 15:32: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命運往往給予我們奇妙的邂逅,當你一直夢想或期待一件事時,這件事就會突然在某一天與你不期而遇。

  序章

  幾十年來,前往中國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夙願。起初,我的興致並不高,但1999年遇到語文學博士、教授康達科夫·鮑裡斯後,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那時的他被中國深深吸引,向我滔滔不絕地講述中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言語間充滿著他對在上海某高校任教期間度過那段歲月的生動回憶。這些故事聽起來如此引人入勝,以至於我想親眼看看中國。這個願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愈發強烈,最終成為了一個執著的夢想。於是,我醉心於中國文化中,閱讀經典名著,欣賞繪畫和手工藝作品,贊嘆賀卡上的金色圖案,感受薄如蟬翼的團扇扇面……

  為什麼僅僅是一個夢想?我出生於薩哈林州,媽媽的櫥櫃裡有一個中國的陶瓷娃娃,我很喜歡看他的腦袋晃來晃去的樣子。我家的另一件珍寶是一個中國花瓶,黑色的底座,藍色的瓶身刻有金色的花紋。我完全不知道我們家的這些東西是從哪裡來的,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這些被稱為『中國的東西』。陶瓷娃娃已經不見了,但花瓶與我收藏的中國其他紀念品、茶杯等物件一起,仿佛將時間和空間融為一體。

  ▲我家的中國花瓶

  2010年5月,我訪問中國的夢想終於實現了。癡迷於中國文化的康達科夫教授,成為了我到訪中國的向導。

  清晨的北京展示了別樣的姿態,薄霧中的朝陽,散發著橙色的微光,這樣的場景在俄羅斯只有日落時分纔能欣賞到。機場寬敞的大廳,各色的雜音,道路上無數騎自行車的人,寬闊的街道,香氣四溢的美食,這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感受這個不同尋常的世界。

  ▲我的中國北京之行,攝於2010年

  在中國首都的十天時間裡,我們的日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游覽故宮、長城、頤和園、天壇、鍾鼓樓,漫步於沁人心脾的公園林蔭小徑,參觀佛寺、道觀、老北京胡同、博物館、茶館……所有這些地方都像一場無盡的節日煙花一樣絢麗,銘刻在我的記憶中。最後,我們在最傳統的劇院觀看了『孫悟空』的表演——這一切激發了我的熱情——我想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中國對我充滿了吸引力,我想要更多地學習、感受中國的精神和文化!

  2016年 4月末,應安徽、山東女子學院邀請,我和康達科夫、克拉斯諾亞爾洛娃(彼爾姆大學語言學研究生)參加了俄語師生研討會。除科研活動外,我們還參觀了幾個迷人的古城;探訪孔子故裡,緬懷大成至聖先師;登臨風景宜人的黃山。漸漸地,我似乎覺得,這是我早已熟悉的地方,我只是回到了曾經的家鄉……但這次旅行也開啟了我生命中新的征程,應邀擔任山東女子學院俄語教師。這樣的機會怎能錯過呢?我的心情十分復雜,既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又興奮不已、迫不及待——我的命運翻開了新的一頁。我相信,我的選擇會帶來更多驚喜的相遇,會帶給我無限的幸福!

  我所遇見的中國,不僅有那些可愛的人們,還有自然、城市、文化、文學、音樂和博物館。在回憶與那些人的緣分之前,我想先談一談我眼中的中國。

  遇見中國之中國自然

  遇見自然是我在中國的第一次奇妙邂逅——宛如一幅大師的山水畫卷,在我面前慢慢鋪陳開來。目之所及,移步換景,美不勝收。隱藏於假山後的軒榭供人們悠閑沈思,小河畔的木制亭臺供人們小坐,野兔在寂靜的清晨奔跑,鳥兒肆意飛翔,這些都是大自然清早的饋贈。日間,小瀑布從花叢中傾瀉而下,潺潺作聲;各色金魚徐徐從睡蓮和蘆根間列隊游過,宛如一幅生動的畫面;傍晚十分,此起彼伏的蟬鳴,微風拂過,泛起層層漣漪的湖面,好似一場天然的音樂會。沈浸在這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景色中,感到一種內心的平靜:煩惱、焦慮、悲傷全都煙消雲散了,我的靈魂安寧又平靜。每當我回憶起這些場景,我所有的感官都充斥著良好的狀態,召喚我去感受和諧與美,雖然也有能工巧匠巧奪天工的成分,但中國園林藝術的饋贈徹底征服了我!

  ▲中國自然風光

  遇見中國之中國城市

  中國的城市既相似又不同,每個城市都獨具面貌、性格、秘密、偏愛和色彩。北京是紅色,她首屈一指,機遇與挑戰並存;上海是彩虹色,她時尚靚麗,開放驚奇;濟南是青藍色,她自信內斂,神秘平和;南京是粉紅色,她明亮頑皮,日新月異;南昌是銀色,她青春善良、光彩奪目;廣州是多彩,她多面又開放,令人震驚;景德鎮是雪白,她富有創意,善於交際;青島是黃色,她生機勃勃,有海的氣息;曲阜是棕色,她聰慧叡智,既傳統又靈活;連雲港如沙,沈默冷靜,不善言談;成都如孔雀石,熱情好客,活力四射;桂林是淺綠色,她謙遜開朗,令人放松;蘇州是黑白相間的,她清淨淡雅,既廣闊又精致;杭州是金色,她親切迷人,好客的同時也令人困惑;哈爾濱是橙色,她不拘一格,端莊不失開朗;陽朔是祖母綠,她簡潔明快,落落大方;齊齊哈爾是灰色,她簡單安靜,沈穩善良。其他的城市,我已記不起名稱,但在我眼中留下了特殊的色彩,記憶中珍藏著獨有的懷念。

  遇見中國之中國文學

  我在中國古代歷史方面的引路者是荷蘭外交官和東方學家羅伯特·漢斯·古利克(中文名為羅高佩)所著的《大唐狄公案》系列。我醉心於其中的每一本小說,和主角們一起游歷中國的各個城市和地區,想象著作者筆下描寫的生活、環境和風景。

  與古典小說(電子版)的接觸始於吳承恩的《西游記》。每晚我都『秉燭夜讀』,以至於廢寢忘食。隨後,我給我的孫子們講述書中的故事,讓他們也能喜歡上這部激動人心的作品,從而對中國產生興趣。我們在網上搜尋有關孫悟空的動畫片,熱切地討論他與天神和妖怪戰斗的故事,也被他的惡作劇逗得開懷大笑。後來,我在濟南生活時,我特別地在電視頻道中搜索關於孫悟空的動畫片,令我沒想到的是,電視上居然有各種版本的孫悟空,有電影,也有連續劇,有動畫片,還有故事片。大女兒一家曾三次來中國,孫子孫女和學校裡俄羅斯小組的同學相處愉快;我們經常一同前往不同的城市,參觀名勝古跡。

  接下來我要提到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是曹雪芹的《紅樓夢》。讀罷此作品,我也萌生了觀看影視作品的想法。在浩如煙海的電視節目中,我找到了新舊兩版電視劇。書中人物的性格,行為都變得更容易理解了,這能夠幫助我觀察現代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經過比較、分析,我得出結論,許多過去的行為准則、傳統和性格特征(尤其是中國女性)仍然存在於當代的中國社會裡。將小說中虛擬世界的人物形象、事件地點與真實的地方——電視劇的拍攝地,北京的公園聯系起來一定會非常有趣。 2020年秋天,我的願望實現了!小說中描述的情節、人物和事件發生的地點之所以對我有吸引力,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我的學生想寫一篇關於北京公園的文章,系統分析公園裡的建築名稱並將其翻譯成俄語。在和一位學生一同研究的過程中,我自己學到了很多俄語讀者從未接觸過的『潛臺詞』。這讓我很驚訝,同時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和哲學著作(孔子、老子的作品)時,必須要學會讀懂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潛臺詞』,這就需要仔細查找資料,認真思考,這往往比單純閱讀情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近些年來,我著手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在我看來,先當代文學與古典文學一樣迷人。我研究的作者包括古華、莫言、曹文軒、張天翼等。

  遇見中國之中國音樂

  我一直鍾情於中國音樂,它舒緩、沈靜,與自然、山水、繪畫和諧統一。每當我需要內心的寧靜,最好的方法是聆聽琵琶、二胡、竹笛的旋律。而街頭的即興表演或管弦樂隊的演奏則能讓我振作起來,想要跟著節拍踏歌、擊節、鼓掌、跟唱。

  中國的傳統戲曲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的特殊部分。剛來中國的第一年,我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了戲曲表演。服裝、化妝、舞臺動作、表演、聲樂、面部表情、音樂伴奏,戲曲的一切都是那樣令人著迷和陶醉。一有空,我就打開電視看戲曲表演,在屏幕前『一動不動』。過了一會兒,我纔意識到,這種表演能讓平心靜氣。同時,好奇心驅使我想要了解劇情和內容。獲取這些信息有著各種各樣的途徑:在互聯網上搜索文章、參觀博物館、與同學們探討中國戲曲的傳統流派和類型、參觀蘇州和廣州的戲曲藝術博物館……正是在這裡,我發現了這種舞臺藝術的微妙之處和『秘密』。我在北京著名戲曲藝術家梅蘭芳博物館裡,找到了驚喜:戲曲手勢講解和詳細圖例!理解手勢語言有助於深入理解傳統戲曲的情節,探索其深刻內涵。

  2020年冬天,我的另一個夢想實現了:我看了一場3小時的京劇表演。第一個小時,我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欣賞表演者嫻熟優雅的動作,審視著服裝的每一個細節,試圖了解每一個角色。第二個小時,我有點兒『溜號』,顯然這場視聽盛宴令我有些『過飽和』。然而,到了第三個小時,我又清醒過來,高高興興地看完了表演。本打算第二天晚上繼續看演出,但我已經購買了返回莫斯科的機票。

  遇見中國之中國人

  我本以為,在坐擁14億人的中國,似乎很難找到標新立異、特立獨行的人,但後來我很開心地發現,這是很片面的想法。

  結識第一人。我喜歡旅行,觀察人們的生活,與旅途中的人們交談。 2018年11月,翻譯家朋友邀請我參加『藝術廣東·當代藝術博覽會』。廣州是一個氣候濕潤的南方城市,對我也有著非凡的吸引力。我的廣州之行給我帶來了一場非比尋常的相遇。走過展廳,看著世界各國藝術家的作品,聽著輕柔的歌聲,我看到二樓的一個角落裡出現了一位身著戲服的女性,我走近細看——我忍不住發出了驚呼!女孩坐在椅子上,盛裝演出……接下來與她的英文交流我無比高興,半小時後,她又表演了昆曲片段。這太令人嘆為觀止了!當林女士開始以最沈靜的聲音演唱時,我靈魂裡的一切都凝固了,我仿佛走進了一個虛擬世界,完全沈浸在這聲音中,我的眼睛追隨著這單薄的身影,感受著那雙眼眸放出的光芒……

  我與林女士的意外會面逐漸發展成為一場熱情的談話。我發現,她是一位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化普及者,她有自己的學校,教孩子們書法、朗誦、禮儀、歌唱、寫作等。她說:『2017年5月,我做出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辭去公務員職務,開設學習班,專心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文學作品,專注發展兒童教育。其實,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階段不是高等教育,而是童年時期。中國教育注重兒童的生活質量和心靈發展,中華文化有著深刻和廣闊的文化內涵,融合了儒、釋、道三種學說,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人與萬物之間只有建立善念,世界纔會和諧美好』(摘自2018年12月與林女士的通信)。

  這種看法與我教育孩子的想法一致。我在林女士身上看到了一顆全心全意為祖國貢獻力量的心。我對她的崇敬之情,對她高貴精神的欽佩和無限的創作熱情激發了我深入研究中國文化的願望。這次會面發生在幾年前,林女士住在中國南方,而我在俄羅斯,但我希望,有機會能夠和她在舒適的花園裡手捧香茗,沈浸在溫和馨香的氛圍中,與摯友再續前緣……

  結識第二人。2020年,在山東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王鵬的幫助下,我有幸參觀了該校的美術系,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我驚嘆於他們繪畫的高超技藝和對線條的精確把握。正是在這裡,我結識了學院的老師們,尤其是年輕但纔華橫溢的杜武傑。我和他進行了有趣的對話;他們慷慨地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展示了他與一群纔華橫溢的學生合作修復古代壁畫的過程,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即使現在遠隔千裡,我們仍保持著聯系......

   ▲修復好的中國古代壁畫

  結識第三人。2019年 9月,一個小型學術代表團(康達科夫、克拉斯諾亞爾洛娃和我)抵達中國北方,齊齊哈爾大學教授李延齡熱烈歡迎我們。李延齡教授是俄羅斯文學和文化領域傑出專家、俄羅斯作家協會成員、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用俄語創作了數百首詩歌,榮獲由俄羅斯政府頒發的友誼勛章。這位傑出的學者、俄羅斯和中國文化的研究者的職業生涯並不簡單,他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四十年來,他一直在收集20世紀初俄羅斯僑民作家的散文和詩歌。他將自己的科研成果集結出版了一部五卷本的圖書(中文版),後又出版了十卷本,名為《中國俄羅斯僑民文學叢書》。在熱烈友好的氣氛中,我們聆聽了這部文學作品集的創作故事,向教授詢問了創作過程中的細節和難點。後來,我們談到了自己的科學研究,並表達了進一步開展科學和文化合作的共同願望。會議結束時,這位備受尊敬的教授送給我們一份精美的禮物——他給我們每一個人都贈送了他的十卷本著作和俄語詩集。我們內心的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尊敬的李延齡教授,相信您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於齊齊哈爾結識李延齡教授

  在山東女子學院任教四年以來,我利用工作之餘游覽中國,纔有了這些令人驚喜的相遇,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的和意想不到的驚喜。將教學、科研和旅行完美結合,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加深對中國文化的感知和理解。我期待,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相遇!

  作者:哲學副博士、副教授,彼得羅夫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 山東女子學院俄籍教師 波普科娃·塔吉亞娜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