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賣』向全國!大慶市174件農產品上榜國家平臺
2021-09-07 09:19:28 來源:大慶網  作者:姚忠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7日訊 9月3日,一個好消息傳來:我市174件扶貧產品登上中國社會扶貧網平臺,其中,林甸縣的產品還入選了國家『832』扶貧銷售平臺。可別小看這些扶貧產品,它們使脫貧群眾又多了一份利益保障,這是我市延伸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拓展脫貧群眾增收渠道、穩定脫貧成果、促進扶貧產品穩定銷售、實現扶貧產品有效供給、滿足城市居民需求昇級和幫助脫貧群眾持續增收的又一重要抓手。

  脫貧不返貧有了保障

  9月3日上午,位於龍鳳區對面的大慶地企扶貧展銷館熱鬧了起來,四縣及大同區鄉村振興部門負責同志都出現在這裡,開會的、布展的、參觀的、銷售的、購買的……各自忙碌。

  同時,市消費幫扶工作推進視頻會議暨《大慶扶貧產品名錄2021》媒體發布會在龍鳳區政府召開。

  肇源大米有名,曾獲國家金獎;杜爾伯特縣的牛肉乾,大人孩子都喜歡;連環湖的咸鴨蛋,蛋黃紅燦燦冒著油;肇州大瓜子,嗑上一粒滿口留香;林甸紅小豆,在全國都有名;大同雙榆鄉小米,散發著農家的飯香,讓人勾起兒時的記憶……

  現場,很多鄉村振興部門負責同志都身兼數職,一面現場介紹著自己的扶貧產品,一面又化身帶貨主播,面對著采訪鏡頭和手機侃侃而談。

  林甸縣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趙鳳齊介紹,有了扶貧產品專館,通過農副產品進駐,再由各預算單位和個人購買,一是農民的產品有了銷售渠道,二是利益返還農民一部分,促進農民增收。這樣,就從根本上保證了脫貧的貧困戶不再返貧。同時,也讓我市的好產品銷往全國,叫響大慶扶貧產品品牌。

  當天,有多家企事業單位已經初步形成了采購意向。

  建設18個扶貧產品館

  我市脫貧攻堅戰雖然取得了勝利,但要保證脫貧戶不返貧,就要認真鞏固這一成果。

  為了鄉村振興的發展和推動,我市共建立了18個扶貧產品專館,主要是開拓農副產品的銷售渠道,將大慶農副產品品牌做大叫響,創造的利潤用於保障農民不再返貧。

  我市編印了《大慶扶貧產品名錄2021》,農作物如大米、小米、紅豆、瓜子等名列其中,北國溫泉等旅游消費產品也佔有一席之地。

  『名錄』中入選的產品都是精挑細選,均是已經通過『縣認定、市審核、省復核、國務院鄉村振興局匯總備案並公示發布』的扶貧產品,總之,想獲得扶貧產品的『入門證』,那叫一個嚴。

  我市的這些扶貧產品不僅可以在市內專館銷售,還登上了國家『832』扶貧銷售平臺,可以推廣到全國范圍。此外,小康龍江、百湖千品匯等線下線上平臺,多方式多渠道銷售幫扶產品,讓我市的好產品銷往全國,叫響大慶扶貧產品品牌。

  市民孫女士說:『我在扶貧館買東西可不是第一次了,這裡的農產品讓人放心,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裡多買一些,也是為扶貧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據了解,消費扶貧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工作。自開展消費扶貧工作以來,截至2021年7月,我市已建成扶貧專館18個、專區22個,認定扶貧產品174件,吸納供應商62家,脫貧戶8154人受益,實現人均增收441.5元。

  預算單位采購不低於10%

  扶貧館建了,扶貧產品有了,產品銷售渠道也固定了,這樣就能保證扶貧產品的銷路了嗎?

  答案是:有保障。

  前不久,國家、省市各級財政、農業農村、供銷、鄉村振興等多個部門下發《關於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鄉村產業振興的通知》。這個《通知》,是個硬杠。自2021年起,各級預算單位應當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預留年度食堂食材采購份額。

  這,將對促進扶貧產品采購本地化有了基本保證。

  運用政府采購政策,組織預算單位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通過穩定的采購需求持續激發脫貧地區發展生產的內生動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

  林甸縣脫貧戶孫俊輝說:『以往的種植銷售,都是在縣城,靠走街串巷集市叫賣,到市裡賣路途遠、成本高。產品到了市場,沒有固定渠道,時間長了農副產品就可能賣不出去了。現在有了國家政策的扶持,有了固定對口單位進行采購,我們今年種的這些農作物也不愁沒有銷路了,也給我們脫貧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大慶市鄉村振興局三級調研員謝曉峰介紹:『消費幫扶工作是貧困戶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使很多貧困戶順利脫貧,下一步,我們希望全市各采購單位優先購買咱們大慶本地的幫扶產品,你買了一份扶貧產品,每個脫貧戶就得到了一份收入,也為大慶的鄉村振興工作貢獻了一份力量。』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