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上天是偏愛哈爾濱的——既賜予了這座城市晶瑩純潔的冬天,也贈給了這座城市悅耳動聽的夏天。
音樂,是哈爾濱的名片,而擁有著60年歷史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無疑是這張名片上最重要的頭銜。

1961年7月5日,在哈爾濱青年宮劇場,一群熱愛音樂的哈爾濱人,齊聲高唱《黑龍江大合唱》,拉開了第一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序幕。
此後的60年間,哈夏音樂會不斷做大做強,從哈爾濱走向全國,進而走向全世界——1996年第23屆哈夏音樂會,改由文化部和哈爾濱市政府聯合主辦,標志著哈夏音樂會從地方性音樂活動昇級為國家級音樂節;2006年第28屆哈夏音樂會,確定了『國際化方向』的定位,標志著哈夏音樂會向國際化音樂節的轉變。

60載哈夏,起初那些歌唱的面孔,那些動人的旋律,已經成為歷史的記憶,但歷久彌新的,是群眾的熱情和活力。哈夏音樂會是群眾的盛會,城市裡數以百計的業餘合唱團,把歌聲滲透到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群眾性是哈夏的底色。
最近幾屆『哈夏』音樂會,群眾文化活動逾千場,參演人員上萬人,觀眾人數,更是突破百萬!

60載寒暑,演出團體換了一批又一批,演出節目換了一曲又一曲,但始終如一的,是對專業化、高標椎的追求。哈爾濱有著濃厚的音樂積淀。在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場交響音樂會、中國第一支交響樂團、中國第一所高等音樂學校等無數個第一,走出了傅庚辰、金鐵霖、萬山紅、殷秀梅等一大批出色的音樂人纔。
哈夏音樂會,根植於這片音樂沃土,以國家級水平為定位,承辦了全國聲樂比賽、全國合唱比賽、全國流行音樂新人選拔賽、全國音樂組合比賽等一系列國家級藝術大賽,不斷地散發著藝術殿堂的無窮魅力。

60載光輝歲月,哈夏音樂會已經邁出國際化的腳步,逐漸成為世界性的文化坐標。2010年,哈爾濱與意大利博洛尼亞、英國格拉斯哥、西班牙塞維利亞、比利時根特一起,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城』稱號,成為全中國、乃至全亞洲唯一一座『音樂之城』。
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音樂家和演出團體,紛紛登上哈夏舞臺,讓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的音符在這裡交融貫通。『月光女神』莎拉·布萊曼曾在這裡獻唱,世界頂級指揮家祖賓·梅塔曾在這裡執棒,哈夏音樂會奏響了國際風的華章,更加光彩動人。

今年恰逢第35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哈爾濱,這座與音樂藝術結下百年情緣的城市,迎來了一座特別的博物館——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館藏的每一件展品,都沈淀著歲月的樂章,躍動著永恆的節拍。展品不會說話,但展館外、江岸旁的人們卻永遠活躍著——他們或者縱情歌唱,或者醉心演奏,不同種類的樂器、不同樣式的唱法,都共同奏響一個主題——這是一座人人愛音樂、人人愛歌唱的『音樂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