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7日訊(記者 劉嘉)九月,龍江大地金谷飄香。9月15日,記者跟隨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佳木斯市。

走進佳木斯市郊區西格木鎮平安村,從村貌到村民都區別於大多數農村,除了鄉土氣息,多種類型的產業『紮根』平安村。『今年有兩家新企業來到我們平安村,分別投資三千萬元,項目方案已落實完畢,只等開工建設。』平安村黨總支書記溫波介紹。
多年來,平安村緊抓『產業興村、產業富村』理念,全村范圍施行土地流轉,先後已引入上規模企業22家,成立家庭農場及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個經濟實體使土地『轉』起來,盤活了資源、發展了經濟,也『轉』出了一片農民增收的新天地。2020年全村總產值1.21億元,村集體收入150萬元,截止目前已積累1100萬元。

目前,平安村裡的22家企業中,機械加工12家、家居建材7家、特色養殖3家。同時因生產需求,村裡成立了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
受地緣和政策優勢吸引,佳木斯谷合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已經紮根平安村七年,公司總經理李淑華介紹,公司產品以自走式割曬機、聯合收割機後轉向驅動橋為主,適合在我省農場實踐並推廣。『當年選址平安村,除了地緣優勢外,和平安村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和當地政府給予很大的幫助是分不開的。目前企業招聘村裡30多人在不同崗位務工,平均工資達到4000元/月,今後企業將繼續帶領更多的村民通過務工致富增收』。李淑華說。

近年來,平安村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土地規模不斷壯大,帶動村民增收致富。五年前,平安村村民李殿甲成為村裡家庭農場的長工,蔬菜種植與栽培是他的工作。每天工資120元,一年約4萬元的收入,讓今年63歲的老農民喜笑顏開。『國家農業政策好越來越好,我們兜裡的錢也越來越多,收入很可觀,當地農民不出村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不僅比單純的種地收入多,也比在外打工花銷少,農民收入明顯增加』。李殿甲說。
佳木斯鼎杉實木加工廠是一家成立近20年的木材加工企業,如今已搬遷至平安村。『當地政府一直大力度吸引企業入村,出臺不少惠企政策,其中包括基礎建設的改善,水、電費優惠、稅率門檻降低、租金免費等。當地村民打工思想成熟,制度規程接受度高,企業不愁用人荒,優先聘用本村村民,工資達到三四千左右』。企業總經理張雷告訴記者。

據了解,從2010年起,平安村實現了土地整村流轉,發展粘玉米產業和棚室蔬菜。目前全村的土地實現托管,人均純收入達21600元。村民全部享受『六免五補』政策,即免費參加合作醫療、飲用自來水、有線電視、打機井、架電、沼氣。同時在養老保險、泥草房改造、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安裝柵欄、室內衛生間改造上實行補助。2018年開始,平安村為村民發養老金,至2020年底,全村共發放養老金近60萬元,村民們充分享受到村集體的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