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黑土沃野展新姿——雙鴨山市快馬加鞭『強農業惠農村富農民』
2021-09-24 14:31:20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 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24日訊 日月經天,山河行地。從『零』起步,始於亙古荒原的雙鴨山這個城市,在勤勞、勇敢、智慧的雙鴨山人艱苦奮斗、勇於拼搏、開拓進取、無私奉獻下,歷經歲月磨礪,如今已經巍然地矗立在祖國北疆,成為國家糧食主產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而今的雙鴨山,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紮實做好『三農』工作的指示精神為指引,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牢牢抓住、緊緊抓好。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

  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在保障糧食穩產的前提下,重點發展鮮食玉米、蔬菜、雜糧、食用菌、中藥材、林果等特色高效作物,鮮食玉米發展到17.9萬畝、中藥材發展到16.7萬畝、食用菌發展到1億袋。畜牧業規模化標准化水平不斷提昇,生豬、肉牛、家禽規模養殖場發展到85個,推行『玉鵝養殖模式』,大鵝年飼養量超過130萬只。

  努力提高農機農藝水平。精量播種、智能插秧、無人機植保等先進農機作業廣泛應用,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8%以上,穩居全國前列;積極推廣水稻智能化浸種催芽、水稻節水灌溉、稻漁綜合種養、高蛋白大豆優質高效栽培、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全市標准化栽培率和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90%和98%。建設『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69個,其中有34個基地完成了農業環境監測系統、病蟲害在線監控、農田作業視頻監控、農技在線服務系統、農機智能管理系統五項田間物聯網建設。

  加快改進綠色生產方式。全市綠色食品基地認證面積430萬畝,其中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295.5萬畝。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面積105萬畝。落實休耕輪作面積38.53萬畝。

  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16%,秸稈還田利用率60.03%。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7.72%。同時,引導農戶科學降低農田地膜覆蓋度,減少使用量。

  增強農產品交易輻射力。全市現有農產品重點批發市場10家,寶清白瓜籽交易市場是國內最大的白瓜籽集散地,白瓜籽交易量約佔全國的70%、國際的40%以上,年交易額近40億元,出口創匯3000萬美元左右。集賢四達農貿批發市場已成為黑龍江東部地區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量60萬噸,交易額24億元。

  全面促進農業招商工作。全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四川鴻展、北京萬裡利達、山東益生等一批大集團、大企業相繼落戶雙鴨山,深圳寶能集團『寶能雙鴨山產業園』首期投資項目也即將落戶。雙鴨山正全力打造龍江東部地區環境最好、發展要素最優城市,讓『投資爭過山海關,興業首選雙鴨山』。

  打造優質農產品新品牌。充分發揮寒地黑土的生態優勢,非轉基因、天然富硒的產業優勢,通過展會營銷,重點推介寶清白瓜籽、集賢大豆、饒河黑蜂、寶清紅小豆等地標產品及寶清富硒大米、饒峰蜂產品、同鑫面粉等一批產品品牌,提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推進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饒河縣四排赫哲族休閑農業示范點、寶清縣小城子彩雲嶺特色小鎮、饒河縣小南河民俗游已成為市民近郊游的最佳旅游地。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衛生。全市累計建設農村公路144.02公裡,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243戶,村莊綠化9659畝,建設農村衛生廁所23103座。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明顯提昇。 雙鴨山美,農村必須美;雙鴨山富,農民必須富;雙鴨山穩,農業必須穩。而今,在黑土沃野上,雙鴨山大刀闊斧地書寫著『三農』工作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