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結束後,王曼昱返回北京隔離。8月31日,隔離期結束和家人短暫團聚之後,王曼昱便投入了緊張的備戰訓練當中。此時距離全運會開幕已不足半月,留給她儲備體能、磨合隊友的時間十分有限,而全運會上她要在十天之內四線出戰、四線衝金。在女隊所有一線和准一線的陣容中,只有王曼昱、孫穎莎、何卓佳會面對這樣高強度的挑戰,最終能在女單、女雙和混雙項目3個單項全部能闖進決賽的,只有王曼昱一人。在世界上乒乓球水平最高的全運舞臺上,王曼昱這樣的表現足夠『耀眼』。

從9月17號到9月26號,十天之內王曼昱總共出戰780分鍾。打了20場比賽,贏19場僅輸1場。與對手交戰78局,勝66局、負12局,勝率高達84.6%。激戰1497個回合,得866分、失631分,得分率接近1.4。看到這,如果你覺得王曼昱贏得很輕松,那就大錯特錯了。

拿奧運冠軍易,奪全運冠軍難。全運會乒乓球比賽的每一分鍾都是鏖戰,每一場比賽都不容有失,每一局都可能左右最後的勝負,每一個回合都是勢均力敵的較量。20場比賽裡,除了在混雙決賽中輸球,其餘比賽,王曼昱擊敗了包括陳夢、孫穎莎、陳幸同、王藝迪在內所有交手過的國家隊隊友,只有四年一屆的全運會,纔能聚齊這些高手,想要把她們全部擊敗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王曼昱做到了。在全部78局的比分裡,11-8出現9次、11-9出現13次、12-10出現10次、13-11出現3次、14-12出現1次、15-13出現1次,3分以內的比分共出現37次,佔比高達47.4%,這就意味著,有接近一半的比賽,王曼昱是打到最後纔分出的勝負。世界大賽上很難遇見這樣的場景,只有全運會的賽場纔能孕育層出不窮的巔峰對決,王曼昱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在王曼昱跟對手激戰的1497個回合中,用『每球必爭』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5拍、10拍的對決不足為奇,15拍、20拍的對決也屢見不鮮,女單八分之一決賽對陣削球手劉斐的第五局中,雙方更是轟出了令人拍案的33拍對決,保守估計,在1497個回合裡,王曼昱至少揮拍一萬次,右手握拍的打法,也讓她主要發力側的右肩和右膝默默承受著高質量、高強度、高頻次回球所帶來的傷痛。但擁有鋼鐵般意志的王曼昱頂住了這些壓力、疲勞和傷痛,讓這一切溶解在了兩金一銀的喜悅當中。

對王曼昱來說,在22歲的青春年華裡就接連收獲奧運冠軍和全運冠軍,足以令人仰望,但是在全運會比賽結束的那一刻,一切就已歸零,她必須要沈下心,以此為起點,為著更高的榮譽而拼搏,未來可期,『昱』滿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