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00後 "的實習護士、是"50後 "的居民組長、是已經退休的社區主任……身穿" 紅馬甲""防護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道外區振江街道東北新社區志願者。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爭分奪秒的核酸檢測任務,他們再次集結" 疫" 線,以擔當與奉獻匯聚" 志願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00後 ""90後 "護士:脫下" 戰衣" 又上" 戰場"
出生於2001年的蘇儀在東北新社區轄區居住,學習醫護專業的她目前在哈市一所醫院實習。9月 22日下班後,當得知社區已經啟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她連家都沒回,直接去了轄區的采樣點報到,協助開展核酸檢測采樣工作。22日從下午4 時工作到深夜11時;23日又從早8 時值守到晚上9 時多……此輪疫情,休息時間,她都堅守在志願崗位上。

"大家稱我們是「白衣天使」,能夠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回報社會、助力戰疫,是我們的責任。"蘇儀說,2020年疫情期間,尚未畢業的她就已成為社區的一名抗疫志願者。入戶排查、開展防疫宣傳、協助核酸檢測,只要力所能及的工作,她都參與其中。

"90後 "的李尚澤也是一名護士,9月 23日晚8 時許,她剛從單位安排的核酸檢測點結束工作,回到家中。看到小區還有排隊等候檢測的居民後,她立即找到工作人員說:"我是一名護士,有核酸采集經驗,如果你們有需要替換或者多開檢測臺,我可以上!"平實的語言,麻利的身手,當晚,她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奮戰到凌晨。她說:"抗疫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相信萬眾一心,抗疫必勝。"
"50後 "居民組長:帶領" 銀發" 志願者奉獻" 不老" 愛心
"我們是小區的主人,又是志願者和服務者,有一個為大家服務的熱心,疫情的來襲給我們增加了義務、責任和辛勞,向大家致敬……"9月 24日一早,東北新社區轄區北環俊景04地小區組長、志願服務隊隊長劉兆惠在小區的" 志願者群" 發出消息,希望志願者們做好助力第二輪核酸檢測的准備。

年近七旬的劉兆惠同時也是杜國生志願者服務隊的第三任隊長,2020年疫情期間,他在小區卡口的輪值崗位堅守了6 個多月。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他又帶領小區的志願者編成小組,參與義務巡邏,排查外來人員,時刻不放松地抓好防疫工作。

中秋節,當接到准備全員核酸檢測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在群裡發出號召,組織志願團隊到核酸檢測點開展維持秩序、引導分流等服務,"我們小區的志願者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別看是「銀發」,但有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在推進核酸檢測工作中,都在積極貢獻力量。"劉兆惠說,小區共有8 棟居民樓、50個單元,核酸檢測工作量大,作為志願者,大家穿上" 紅馬甲",戴上紅色的志願者袖標,輪班從早晨6 點堅守到晚上11點多,可沒有人說苦說累,"大家都說,要在花甲之年奉獻我們的「不老」愛心!"
退休社區主任:"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隨時待命"
"馬姨,你回來幫忙啦?""馬大姐,好久不見"……在東北新街190號的核酸檢測采樣點,很多居民發現了志願者隊伍中熟悉的身影——今年3 月已經退休的原社區主任馬秀佔。

今年66歲的馬秀佔在東北新社區工作了25年,勤勤懇懇的她是居民心中為民服務的" 老黃牛"。即使退休了、身份發生了變化,她的心也始終牽掛著社區的同事們和轄區的居民們。"多個人就多份力量,我也是一名防疫志願者!"在核酸檢測現場,馬秀佔協助維持秩序,還不忘向昔日裡熟悉的居民發出動員:"左鄰右捨有還沒做核酸的,就幫忙通知一聲,現在人不多,抓緊過來檢測……"
在志願崗位上一忙就是一天,就連給孫子做飯都是" 擠" 時間回的家,雖然忙碌且疲憊,但馬秀佔心中的信念卻很堅定:"身為一名共產黨員,我隨時待命,只要需要我,我一定隨叫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