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雙鴨山
搜 索
雙鴨山市嶺東區創建『國字號』實驗區解決居民『三心事』系列報道之一 鳳凰涅槃的『嶺東探索』
2021-10-09 13:28:31 來源:東北網-雙鴨山日報  作者:楊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9日訊 早春的嶺東區,似乎突然在睡夢中蘇醒。因為一場史無前例、鋪天蓋地的社區變革,攪活了這個被譽為雙鴨山『煤之源、水之源、黨之源』三源之地的老區。

  那一年是2019年的3月,嶺東區被國家民政部正式批復確認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而今,在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的征程上,嶺東區已經走過了千餘個日日夜夜的探索與實踐,正在被賦予『鄰裡家園?活力社區——沈陷區、棚戶區改造後社區治理與服務機制創新』的現代屬性,漸漸地釋放出鳳凰涅槃後的盎然生機與無限活力。

  社區治理方式沒有適應從『平房群』到『樓房群』的轉變;社區布局調整沒有適應從『棚戶區』到『新小區』的轉變;社區工作者隊伍知識結構、服務能力沒有適應從『紅袖標』到『新技術』的轉變;社區居民的生活狀態沒有適應從『老街坊』、『老鄰裡』向『新家園』、『新生活』的轉變……

  近年來,隨著人居環境發生新的變化,居民公共服務需求不斷昇級,給嶺東區的社區工作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為滿足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需求,嶺東區以爭創『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努力破解以上難題。通過黨建引領社區建設,優化社區治理模式,完善社區基礎設施,提高社區保障能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鞏固社區減負增效成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體的社區治理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著力解決社區居民的『三心事』(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從而促進『鄰裡家園』的建設、『活力社區』的再現。

  關鍵詞:實施黨建引領,理順社區治理組織架構

  嶺東區堅持黨建引領社區全方位工作新機制,發揮城市社區大黨委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行社區集結制,構建『三級聯動』黨建體系,推進『六聯六建』聯系服務機制,提昇社區黨組織的服務保障能力。

  構建社區『大黨建』工作格局。對社區治理框架進行改革,探索成立了北山、中山、南山、嶺西4個城市社區大黨委,開展社區工作。建立『三級聯動』黨建體系。以社區網格為單位建立黨小組,每個網格黨小組設置3名『黨員中心戶』,建立社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黨員中心戶三級黨建體系。

  推行社區集結制。為加強社區服務力量,引導社區內各方面力量參與社區建設,構建社區大黨委吹響集結號令,動員、發動、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到社區報到的新集結機制。2019年12月,全區共有36個黨組織、100餘家駐區企事業單位下派到各城市社區大黨委,共同參與到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中,為群眾解懮。實行轄區單位黨員、居住地黨員、『口袋』黨員到所在社區黨組織重新報到、主動亮身份、亮承諾,履行黨員義務,參與社區活動黨員千餘名。

  實施『六聯六建』聯系服務制。將轄區企事業單位統一納入社區日常管理,通過『黨建工作聯做、社會管理聯抓、社區資源聯享、服務難題聯解、公共事業聯辦、環境衛生聯治』的『六聯推動』方式,共商社區發展、共抓基層黨建、共護社區環境、共育先進文化、共同服務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社區大黨委動員、引導70餘家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愛心人士代表共200餘人參與共創共建,近20家單位與各社區進行有效對接,有計劃地幫助社區解決實驗區創建遇到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完善社區基礎,提昇社區治理服務能力

  嶺東區積極探索建立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創建機制,完善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沈陷區、棚戶區改造後的現實情況,合理調整社區布局,規范社區工作制度,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

  打造活動場所,強化服務功能。為社區居民修建文化活動場所、服務活動中心,強力推進『公廁、垃圾和物業』三大革命,改善人居環境,完善社區基礎服務功能。提供3640平方米的商業用房作為社區辦公和活動用房,已有南山辦、北山辦及8個社區搬入了新裝修的辦公用房,新建4個『千平方米』群眾服務活動中心,修建博愛園廣場文化演出舞臺、東湖小區廣場、北山文化廣場共3個文化活動場所,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優化城區的路網建設,打造便捷交通圈,化解重點路段通行不暢的問題,實施社區亮心工程和小區公廁建設項目,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建設便捷美麗整潔社區。

  調整社區布局,優化網格管理。按照功能區劃分、區域面積、人口數量,與打造15分鍾居民生活服務圈相結合,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搭建平臺,以達到規模適度、建制規范的要求。優化網格管理,將社區黨建、綜治、禁毒、志願服務、居家養老等密切相關的工作納入同一網格,促進社區居民自治與網格化服務有效銜接,實行『一格多員』『一員多責』。同時,建立有人巡查、有人報告、有人負責、有人解決、有人監督的『五有』工作機制,做到精細化管理,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規范工作制度,強化隊伍建設。建立社區工作微信平臺,促進服務事項下沈,以『菜單』形式直接為社區居民辦理就業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治安、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項目,實行『一崗多能』『一窗口』辦結服務模式。堅持打造社區工作者、網格長、志願者三支隊伍建設,目前全區網格覆蓋率達到100%,真正實現了『千條線』和『一張網』的無縫對接,達到『居民自治、服務自給』的目的。建立扶老助殘、黨員先鋒、文化傳播、夕陽光輝、健康衛士、鄰裡和諧、治安巡防、環保衛生、法律援助、扶貧解困10類60餘支志願者服務隊,志願服務活動累計3萬餘次。

  關鍵詞:實施『三治』融合,挖掘社區治理內生動力

  為不斷調動社區居民在社區治理過程中的積極性,嶺東區堅持自治築基、法治固本、德治塑魂,建立『自治、法治、德治』三位一體的社區治理模式。

  試行居民『提案制』。按照『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著辦』的原則,采取『民事由民提民議』的方式,在社區層面建立居民『提案制』。通過居民提案、議事協商、民主聽證等形式協商解決28件問題,20件重難點提案中有13件問題被確定為2020年度的利民實事。

  搭建居民議事交流平臺。聚焦居民關心的物業糾紛、環境整治、鄰裡矛盾、家庭瑣事等問題,開設『說理大廳、傾訴小屋、幫辦驛站』等專門社區工作室,努力構建互敬、互愛、互幫、互諒的鄰裡關系。同時,通過搭建社區『微心願』平臺,開展『微心願』系列活動,有針對性地解決居民微小的實際問題。近一年來,化解各類矛盾200餘件。

  實施文明素質提昇計劃。通過社區大講堂的開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鄰裡文明活動的開展,提昇社區居民的文明素質。同時通過法律顧問制度、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志願服務活動三方面推動嶺東社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引導社區居民知法、守法、用法。

  關鍵詞:實施『暖心』工程,打造便民惠民服務體系

  嶺東區以『真為居民著想、真為居民說話、真為居民辦事』的暖心理念為指導,以『暖心行動』為紐帶,實施『暖心工程』,建立有效幫扶體系,實施產權共有政策,探索打造互助階梯式養老幫扶模式,解決困難社區居民住房難、養老難問題,提供暖心貼心愛心服務。

  幫扶礦區低收入困難群體解困。動員全市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愛心人士代表參與嶺東區礦區低收入家庭幫扶,開展『送服務、送技能、送崗位、送愛心』活動,讓低收入群體感到全社會的關懷和溫暖。社區建立『愛心超市』為低收入群體提供精准幫扶,滿足其日常所需。借助政府相關幫扶政策,實現『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

  鼓勵社區居民抱團取暖。實施互助階梯式養老幫扶模式,開展『好鄰裡互幫互助』活動,引導鄰居間自願結對。在老年人家中安裝了雙向『愛心門鈴』,老年人在家遇到突發情況,只要輕輕一按,鄰居聽到鈴聲後便會立刻趕到並提供幫助。先後有200餘名社區志願者積極參與到階梯互助活動中,陪老人談心等志願服務,讓他們『居而不獨』,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引導20多戶孤寡、空巢、獨居、失能老年人結對認親,互幫互助,從而形成良性可接續的互助養老幫扶體系。

  做優做實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堅持『愛老為美,助老為樂,親老為德,敬老為善』的服務理念,為其提供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人員定期上門為有需求的老年人理發、體檢、打掃衛生、送餐等服務。除此之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除了具備日間照料功能,還向老年人開放圖書室、體育活動室、家庭影院和親子活動室,為老年人提供康復護理、精神慰藉、文化娛樂等方面的優質服務。同時實行產權共有政策讓困難家庭安居,已有1000餘戶困難居民通過產權共有政策免費住上樓房。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