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4日訊 依托得天獨厚的松嫩兩江資源,近年來大慶市大力發展水稻種植,通過配套農業基礎設施、培育更新品種、科學化調整種管體系,目前全市近200萬畝『良田』已出『良品』迎來『良產』,高產量、好品質稻米有效夯實了全市糧食基本盤。
日前,記者走近肇源縣肇源鎮四方山村的稻田,只見沈甸甸的谷穗壓彎了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查看穗粒數、結實度,經過兩個小時的測產,水稻畝產已突破傳統的千斤糧,平均達到1200斤以上。『最近這幾年,從智能催芽車間進行智能催芽入手,然後測土配方施肥,包括病蟲害綜合防治等一些技術進行組合,使水稻有了穩定的收成。』陪同采訪的肇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稻站站長李金貴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在肇源縣新站鎮大泡底水田區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裡的稻田更是從傳統的普通品種改良成超級稻,再到今年的松粳稻,實現了品質產量『三級跳』,水稻平均畝產也由過去的900斤提昇至1100斤再到現在1300斤跨越式發展。
除了肇源縣,沿江杜爾伯特縣深入推進『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施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骨乾水源工程和農業灌溉設施提標,使區域內的水田顯著提質增效、增產增收。
據悉,今年大慶市水田農業資金全部『打捆』使用,加大了農業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范力度,僅僅水稻一類,全市就落實各項農業新技術、新品種試驗示范項目百餘項,同比增長10%以上。目前,全市近200萬畝水田,由於今年兩江水源富足、渠系完善,以及良種率100%鋪開,加之全面科學管控到位,絕大多數地塊畝產都高於去年,將喜迎產量、品質『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