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龍鳳英勇村:『小積分』記錄鄉村善治『大賬本』
2021-10-14 09:18:00 來源:大慶網  作者:程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村民齊作發打掃門前分擔區。

  東北網10月14日訊 主動學習、宣傳惠農政策每次積10分,鄰裡團結無矛盾糾紛每年積20分,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積150分,疫情期間婚事新辦、喪事從簡獎勵300分,收集村內公共區域的廢紙、廢鐵、廢飲料瓶也能兌換積分……在龍鳳區龍鳳鎮英勇村,這些積分就是錢。5分就能換個小鋼盆,30分能換洗衣液,150分能換袋大米,300分能換四件套、絞肉機,只要積分夠高,洗衣機、電動車、烤箱也都能一分不花『抱回家』。

  『小積分』裡隱藏著哪些鄉村治理新模式?英勇村又是如何用『小積分』換來了鄉村的『大治理』?近日,記者前往英勇村進行采訪。

  李有用積分兌換了電飯煲。

  門前路即為村民『分擔區』,全村一年可節省保潔費用17萬元

  村裡,無論是主街還是宅前路,都乾乾淨淨的。偶爾煤車顛下來的煤渣,馬、羊過路留下的糞蛋,沒多大一會兒就會被清理乾淨。清理這些垃圾的不是村裡僱的保潔員,而是村民。

  『村保潔員只負責將各家的垃圾收集後送到垃圾中轉站。』英勇村黨支部書記華長春介紹說,村裡給每戶劃了分擔區,院牆對的街道都由農戶自行打掃。村裡每個月檢查一次,分擔區乾淨整潔的,每月積10分。

  村裡有些路段旁邊沒有民居,或是有的人家搬走了,門前就成了『無人保潔區』。村裡微信群每月定時通知清理,誰乾了分值就歸誰。

  在村裡的公益文明超市,記者看到進門右手邊有一排貨架,上面擺放著菜刀、香皂、插排、盤子、水杯等20多種物品,最少的4積分就能兌換。左手邊則放著自行車、電動車、洗衣機等大物件,分值在480到1000不等。

  牆上貼著每種商品對應積分的『價目表』,衛生戶、示范戶、標兵戶評選標准,以及超市積分管理細則等內容。

  村民李有平時積極參加村裡搞的集體活動,農閑時愛去『無人保潔區』打掃衛生賺積分。大半年時間攢了480分,夠換輛自行車了。

  9月29日下午,他興衝衝地來到英勇黨群服務中心的公益文明超市兌換獎品。挑來挑去,用450分換了個電飯煲,樂呵呵地捧回了家。『還剩30分,我再攢一攢,等年底再換東西。』李有說,他去年用積分換的米、面、油,『單這些生活用品,一年下來,正經能省大幾百元。』

  正因為村民都『動』了起來,村裡的管理成本也節約了不少。僅2020年,通過積分文明超市掀起的鄉村治理熱潮就為英勇村黨支部節省保潔人工費,冬季清雪費、垃圾清運費等共17萬元。

  村委會、鄉風評議會商量各項事宜。

  婚喪嫁娶一律從簡,婚期趕上疫情,『村裡不讓辦就不辦』

  『全村771戶,每戶都建立了臺賬,包括他的賬戶所積累分數,兌換的物品,所剩分數等。』華長春稱,這些積分每年年末清零,次年重新開始累積。

  記者翻閱臺賬看到,參與兌換過物品的村民有641戶之多,佔比83%以上,僅自行車就兌換出好幾輛。

  華長春說,超市資金來源為村集體積累、黨建服務經費和企業家的贊助。『現在電瓶車和洗衣機還沒有兌成功的,我打算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今年年底搞個評優活動,拿出一輛電瓶車、一臺洗衣機,給大家當獎品。』

  村民王建民兒子的婚期本來訂在9月25日,前段時間疫情防控形勢再次嚴峻,王建民詢問村委會,得知『不能舉辦婚禮』後,主動將孩子的婚期推遲了,因此被獎勵300積分。

  『以前我們村辦婚禮講究排場,搞流水席,連吃帶鬧好幾天。年末時候也總願意殺頭豬招待大家,好幾千塊錢,一頓飯功夫就沒了。』想起以前因為好面子而『敗禍』的錢,王建民直嘬牙花子:『後來村裡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導村民婚事新辦、喪事從簡。錢花得少了,還能額外得獎勵,咱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村民齊作發用積分換過電炒鍋、電飯鍋、絞餡機。『自打有了這超市,村民積極性可高了。村裡需要除個草、掃個雪、舉辦點活動啥的,都不用上門動員,只要說能換積分,大家都搶著去。』齊作發說:『有供大學生的、參軍的,一次就給積好幾百分。要被評個文明戶、示范戶、標兵戶,最高能獎勵600分,再加上平時賺點,輕輕松松換個自行車。時間長了,院裡、村裡都亮堂了,打麻將的少了,琢磨賺錢道兒的多了,夫妻關系、婆媳關系、鄰裡關系都和諧了,家家都奔著「文明」使勁,你說俺們村能不好嘛!』

  以積分轉習慣,村民成為鄉村治理主要參與者和最大受益者

  時間追溯到前幾年,英勇村還不是這樣的。華長春說,村子雖然經濟發展挺快,可精神文明建設是短板。『村民習慣性亂丟垃圾,污水橫流、糞便擋路,休閑娛樂單一,各種陋習不同程度存在。雖然村裡多次號召,但村民響應不夠積極。』

  為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激勵村民的文明行為,英勇村兩委研究並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議,建立了村民文明積分獎勵機制。村委會根據村民在勤勞致富、鄰裡關系、環境保持、尊老愛幼、子女教育、移風易俗等方面的表現,給予村民相應獎勵積分。村民可以定期用所得積分在村『文明公益超市』兌換生活用品。

  按照『什麼陋習嚴重就針對什麼、什麼標准可行就細化什麼』的原則,英勇村以著力解決好垃圾分類、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治理等為重點制定了《村民日常行為積分細則》,梳理出11項正面清單和12項負面清單,明確積分獲取與獎罰方式。為確保公平公正,英勇村還專門成立了由5名村民代表組成的鄉風評議會,定期對村民積分進行評議。

  華長春認為,將新風良俗用分值量化,示范帶動、獎優罰劣,將村級事務與村民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讓鄉村治理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極大調動了基層黨員、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不但節約了管理成本,還提昇了治理效能,全村人民生活秩序和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昇。

  『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化新風』,積分的一加一減,讓英勇村村民成為鄉村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推動形成了人人參與的農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責任編輯:李玥

【專題】鄉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