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 霍梟涵)湯原縣湯原鎮北靠山村位於湯原縣城西北9公裡,是國家一類革命老區村,紅色資源豐厚。近年來,北靠山村以紅色旅游為引擎,以特色產業為支橕,建設鄉村美麗家園。

『紅色』引擎帶動特色發展
北靠山村利用紅色資源,發展紅色旅游,於2016年建成全省首家村級抗聯歷史紀念館——革命老區北靠山村歷史紀念館,在村入口處建設了16米高抗聯主題雕塑,對村主乾道的村民院牆進行改造,建成1200米抗聯歷史浮雕文化牆,安裝120基古朴典雅的景觀路燈。建成200平方米的特色休閑民宿館2個,400平方米的農家樂1個及5000方米『四季生態采摘園』1個,成功舉辦了『湯原縣首屆紅色旅游民俗文化節』等大型文藝匯演活動。
『綠色』提昇加強基礎建設
自2008年以來,累計投資1500萬元,硬化村內路6公裡,修砌邊溝11公裡,安裝鐵柵欄8000延長米;栽植各類苗木5000株、花卉60000棵;安裝路燈120基,設置垃圾箱10個;建成文化健身廣場3000平方米、安裝8平方米的LED電子顯示屏;建村辦公室800平方米,配有農家書屋;農民住房磚瓦化率達到100%;自來水、有線電視和寬帶入戶率實現100%,彩鋼瓦覆蓋率100%;興建自來水站1處,每年2次水樣送檢,確保村民飲水安全。因地制宜改造節水式戶廁199戶,使村民享受到改廁的好處。
『基色』清潔突出垃圾治理
由村裡出資,為每戶購置垃圾桶沿街擺放。投放戶分類桶938個,小型垃圾收集車1臺,建設生活垃圾分揀中心1處,成立村級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組,建立村級衛生保潔及設施管護制度。設專職保潔員2人,兼職保潔員3人,負責村公共區域及農戶生活垃圾清掃及收集。經分揀中心分揀處理後,進行轉運、填埋,實現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制定『統一安排,分類實施,突出重點,務求清零』的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實行村民包戶,黨員包街,村乾部包片,『門前三包』責任制,北靠山村一躍成為湯原縣人居環境治理先進典型村。
『金色』招牌支橕產業發展
探索出『旅游+紅史』、『紅旅+活動』、『紅旅+產業』模式,建設了日烘乾量300噸烘乾塔,建設果蔬四季采摘園,建設16棟溫室大棚,種植果蔬近20個品種,每年種植3茬,產量約在32萬斤。采用種植業、養殖業相結合的農牧循環經營發展模式,建設了北靠山村肉牛養殖基地。既實現了穩定增收,又促進了人居環境建設持續投入和管理。2018年,北靠山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2019年,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評為國家級文明村、省鄉村旅游重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