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24日訊 10月22日10時,在大慶石化煉油廠輸轉聯合車間,看著管道壓力表不斷跳動的數字,成品車間主任張輝一臉的興奮與驕傲。『不斷跳動的數字,代表著俄油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來了,這也意味著有更多的「米」下鍋了,企業效益還會繼續攀昇。』張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
怎能不興奮?怎能不驕傲?記者從大慶石化公司了解到,作為黑龍江省『油頭化尾』標志性項目,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昇級項目(簡稱『大煉油』項目)自投產以來,截至9月末已累計加工俄油243.66萬噸。得益於『大煉油』項目投產,大慶石化今年前三季度已累計加工原油609.7萬噸,利潤在中國石油煉化企業中排名第一。
『大煉油』項目的啟動,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政治囑托和殷切希望。煉油能力是一個國家工業化水平與能源保障水平的重要衡量標志,也是一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雖然煉油技術不斷發展,但受『物料平衡』的約束,包括大慶石化在內的企業原油加工一直處於『吃不飽』狀態,大慶石化每年能加工原油650萬噸,但已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上水平、上產量,建設千萬噸級『大煉油』工程的需要越來越迫切。
2016年5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黑龍江省視察時作出了『以「油頭化尾」為抓手,推動石油精深加工,推動「油城」發展轉型』的重要指示。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大慶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大煉油』項目於2018年7月正式啟動,2020年10月新建生產裝置全部實現開車一次成功。自此,大慶石化達到『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規模,正式跨入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企業行列。
『項目投產後每年可向下游企業提供更多的丙烯、液態烴、甲苯、二甲苯等基礎化工原料,可新增銷售收入159億元、稅收30億元,更好助力地方石化產業發展,有力推動大慶「三個城市」建設。』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大慶石化抓住充分發揮裝置運行優勢、利用『大煉油』項目投產後裝置加工能力提昇的有利時機,以煉油技術精細化為突破口,充分挖掘每套裝置的創效能力。他們根據『宜油則油、宜烯則烯』原則,科學統籌大慶油和俄油不同性質原油的均衡煉制,按照最佳效益路線組織生產,同時精細調整原油加工過程的控制指標,化工原料品質持續提昇。
千萬噸煉油高昂『龍頭』,大慶『三個城市』建設動力十足。現如今,大慶石化正不斷調整優化裝置結構、產品結構,發揮『大煉油』項目裝置優勢,提昇企業抗風險能力和盈利能力,為『化尾』產業發展提供更多『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