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哈爾濱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存環境顯成效
2021-11-17 07:16: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史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水生植物。

  黑翅長腳鷸。圖片由哈市林草局提供

  黑龍江日報11月17日訊 記者近日從哈爾濱市林草局獲悉,目前哈市有各類自然保護地75處,構建了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自然公園為補充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部分已被納入自然保護地范圍,哈爾濱保護生物多樣性生存環境成效顯著。

  截至目前,森林資源方面,哈市市屬林業地面積10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6%。哈市有陸生野生動物約450餘種,其中鳥類345種,獸類78種,爬行類16種,兩棲類11種。丹頂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種;白枕鶴、鴛鴦、馬鹿、熊類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26種,普通夜鷹、短刺蝟等黑龍江省級保護動物40種。

  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其中有紅松、樟子松、胡桃楸等13種珍貴樹木;山參、五味子、黨參等名貴藥用植物11種;野生食用植物有10餘種,如蕨菜、刺嫩芽等。還有猴頭蘑、木耳等大量食用菌。野生花卉130餘種,具有經濟價值的水生植物有7種。

  哈市濕地資源豐富,現有濕地總面積19.87萬公頃,其中,河流濕地16.67萬公頃,沼澤濕地0.9萬公頃,人工濕地1.5萬公頃,湖泊濕地0.8萬公頃。2018年,哈市被國際濕地組織評為首屆『國際濕地城市』,2020年2月哈東沿江濕地保護區指定為國際重要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生物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種子植物63科、315屬、848種,佔黑龍江省種子植物的35%左右。底棲無脊椎動物57種,脊椎動物6綱、39目、105科、470種,其中包括珍稀瀕危動物東方白鸛、中華秋沙鴨等珍稀鳥類。

  近年來,哈市多措並舉,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修復。

  其中,連續開展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工程,以及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多年保持了穩定增長,森林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持續增加。

  不斷完善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律體系和管理制度,有效保護了陸地生態系統環境、珍稀植物群落和野生動物物種,為哈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恢復提供優良生態環境。

  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哈市自然保護地建設取得新進展,目前有各類自然保護地75處。其中,國家自然保護區2處,省級15處,總面積19.69萬公頃;各類自然公園58處,總面積51.33萬公頃。這些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保護著哈市大部分瀕危和珍稀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也保護了森林和濕地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