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哈爾濱
搜 索
堅定信心 搶抓機遇 勇擔使命 哈爾濱新區奮力譜寫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1-11-30 07:4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1月29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市松北區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

新區優美生態。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先行館。

哈爾濱大劇院。

  黑龍江日報11月30日訊 11月29日,中國共產黨哈爾濱市松北區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會議全面回顧過去五年發展歷程,科學謀劃未來五年發展藍圖。從一片荒灘到一座新城,從一幅藍圖到邁向崢嶸,過去五年,哈爾濱新區敢闖敢試,砥礪奮進,趕超晉位,成為肩負東北振興發展重任的先行先試實驗田、改革創新領跑者、經濟發展增長極。

  凝心聚力謀發展,奮楫揚帆啟新程。第五次黨代會的召開指明了哈爾濱新區未來五年發展方向,提出了目標要求,吹響了衝鋒號角,凝聚起全區上下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勇擔使命,奮力譜寫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澎湃動力。

  大會主題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動員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乾部群眾,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勇擔使命,聚力打造龍江版『新浦東』,奮力譜寫哈爾濱新區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回眸五年

  敢闖敢試 砥礪奮進 趕超晉位

  經濟指標持續領跑『未來之城』強勢崛起

  過去五年是新區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系統重塑整體重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整體實力趕超晉位、後發優勢不斷累積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改革探索實現突破、創新活力加速迸發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開放合作成效明顯、新區品牌日益彰顯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功能配套逐步完善、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治理能力大幅提昇、實戰經驗更加豐富的五年

  過去五年是新區管黨治黨深入推進、黨風政風向善向好的五年

  數字五年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全市全省,多項指標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晉位提昇

  產業招商創歷史新高

  新引進產業項目363個,協議引資額4623億元,7個世界500強企業紮根新區,9個超百億項目落地開工。

  重大產業項目建設量質齊昇

  累計推進省市重點產業項目132個,完成投資573.8億元;打造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5個,新規劃建設產業園區8個。

  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成長

  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71戶,佔全市35%;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529家,佔全市24.2%;研發投入佔GDP比重提昇至3%。

  改革活力充分釋放

  梯次推進各類改革創新項目553項,包括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22項,獲評『全省百佳優秀改革案例』15項。復制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經驗206項,帶土移植深圳特區經驗45項,推出105項制度創新案例。

  市場主體蓬勃發展

  匯聚各類人纔33.5萬人,集聚金融類機構495家、各類投資基金115支,主板上市企業和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別達到11家、13家,新增市場主體4.4萬戶。

  對外影響持續擴大

  自貿試驗區片區創新設立了法人機構性質的自貿區管理局,實現『三局、一中心』合署辦公。總體方案實施率達到100%。對俄金融合作拓展至資金清算、外匯交易等11個領域,對俄金融結算中心在新區掛牌。深哈合作縱深推進,實施合作項目37個。外貿進出口總額、外貿企業數量分別增長33倍、26倍,進出口國家增至73個,自貿試驗區獲批以來外資企業增長53.8%。

  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累計投入基礎設施配套資金280.8億元,撬動國有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千億元。新增道路134條段、129.4公裡,直通利民的陽明灘大橋北部連接線正式通車,濱北公鐵兩用橋建成投用,貫穿江南江北公交線路達到61條,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

  新增城區綠地面積456.3萬平方米、公園7個,新施劃、闢建停車泊位2.7萬個。新增國家3A級以上景區3家。

  民生幸福更有質感

  財政對民生投入累計達194.3億元,與上個五年同比增長131.9%。開發就業崗位5.2萬餘個,安置就業4.5萬人次,『就業服務專員』經驗在全省推廣。啟動新建、改擴建學校18所,新增公辦幼兒園12所,引進14所優質名校入駐,提供優質學位4.1萬個,吸引名師、名校長、名校畢業生545人來新區從教,基礎教育生源年均增長8%以上。人口『新紅利』有效形成。截至2020年末,江北一體發展區新增27.8萬人。

  二級以上醫院達到10所,全區各類醫療機構增至286家。與哈爾濱醫科大學展開了全面合作,哈醫大六院、省二院總院、新區利民中心醫院有望獲批『三甲』。

  眺望未來

  舉改革旗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聚力打造龍江版『新浦東』連接兩岸繁華

  奮斗目標

  加快打造全省乃至東北地區最具活力的增長極、最具特色的對外開放平臺、最具潛力的創新高地、最具優勢的轉型發展引擎,努力實現『GDP達到千億級、財政收入達到百億級』的發展目標,推動發展質量、公共服務、城鄉環境、治理水平、生活品質全方位提昇,實現產城、城鄉、文旅、校地深度融合發展,著力在創新引領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打造產業新生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區域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區品質提昇、民生福祉改善、社會綜合治理、新區品牌塑造等方面『率先實現新突破』。力爭到2035年,一座宜業宜居宜游、充滿活力、令人向往的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新區,崛起於松江之濱,連接起兩岸繁華,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大局中展現更大作為!

  六項重點工作

  一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全面增強體制機制新優勢

  開啟重點改革創新『快進鍵』緊盯高質量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堅持單項突破和系統集成並重,謀劃和推進系統性、深層次改革。持續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建廣闊平臺、闢綠色通道、聚天下英纔』,創新實施編制內外、體制內外『二元制』『多元制』,最大限度促進人纔動力活力、政府效率效能『雙提昇』;加快推動社會治理制度改革,積極構建『黨的領導+法治政府+群眾自治』新模式,推動治理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昇,公共資源向基層傾斜,打造『後疫情時期』社會治理的典范。

  打造優化營商環境『昇級版』聚焦『法治化』,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和誠信政府建設,加強優惠政策審慎承諾和剛性兌現,提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讓市場主體依規『辦事不求人』成為常態。聚焦『市場化』,以『數據整合共享、流程優化再造』為核心,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積極創建『無證明新區』;不斷深化『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全力打造營商環境『優無止境』的新區樣本。

  搶佔科技創新驅動『制高點』充分發揮新區比較優勢,著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新區轉化、產業化。積極轉變科技創新投入模式,以『政府補貼』為主向『政府股權投資』和『共有知識產權』為主轉變,實現資金循環使用和滾動支持。

  三堅定不移強化交流合作加速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立足全省,帶動開放帶動省內其他地區開放,打造『哈大綏一體化』發展的新引擎。加強與黑河、綏芬河片區的聯動發展,探索推動『店』『廠』『倉』分立分設、協同發展,打造哈爾濱新區與其他地市、兄弟區縣優勢互補、共享共贏的『飛地經濟』新模式。

  跳出龍江,全域開放聚焦打造龍江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窗口,縱深推進深哈合作,努力擦亮『龍江特區·開放高地』。全面復制『深哈產業園』合作新模式,創造條件加強與北京、上海、廈門等先進城市的合作,攜手打造『+哈』合作發展新品牌。

  面向世界,擴大開放堅持『科技牽動、人文提昇、經貿助推、金融鏈接』,全面打通對俄合作產業鏈、物流鏈、金融鏈和科創鏈,推動四鏈並舉,合作擴大。全面加強線上國際合作,打造永不落幕的網上『進博會』、線上『貿促會』,擴大『朋友圈』,增強『國際范』,努力在東北亞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

  二堅定不移築牢項目支橕充分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全力以赴『強存量』盤活閑置土地和『沈睡』的國有資產資源,改造提昇『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加大服務企業力度,創造條件助推企業創新驅動、科技賦能、數字轉型,與企業攜手打造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共同體』。

  千方百計『擴增量』大力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深耕長三角、緊盯京津冀、聚焦大灣區,精准對接500強企業、央企國企、產業『頭部企業』,綜合運用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鄉賢招商、園區招商、市場換投資、資源換產業等多種方式招商引資,培育壯大『新字號』。聘請招商顧問、代表,全面打造專業化招商隊伍。

  持之以恆『建核心』多措並舉,合力建設『三個示范區、一個新高地』。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數字經濟發展步伐,將深哈產業園打造成全省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一體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率先打造數字經濟發展先行示范區;大力推動新材料產業迭代創新,推動『龍江碳谷』向『中國碳谷』提檔昇級,打造高純靶材、襯底材料等微電子材料發展新高地。

  四堅定不移提昇功能品質持續打造魅力宜居新形象

  增強城鄉規劃『引領性』按照《哈爾濱新區總體規劃》要求,啟動編制新區控詳規劃、景觀風貌專項規劃、區鎮村三級國土空間規劃。謀劃打造『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新格局。

  提昇城區功能『宜居性』系統提昇城區重要界面和節點景觀品質,打造一批國內知名商圈、特色商業街區、夜間消費街區、新興消費場景,努力叫響『大美龍江·新區印象』。啟動並實施『十五分鍾品質生活圈』規劃,建設一批親民便民、星羅棋布的『小公園、小游園』。大力提昇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便利化水平,爭取條件打通江北『一環兩軸』斷點、節點。

  推動城區治理『精細化』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為城區管理插上『雲翅膀』,打造龍江『數字治理示范區』。

  突出新區發展『生態化』鞏固提昇『萬頃松江濕地、百裡生態長廊』;推進肇蘭新河、銀水灣、利民水系等重點水域『水清岸綠、長治久清』。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總體要求,謀劃實施專項行動,加快形成健康文明、綠色低碳的社會風尚。

  五堅定不移加快鄉村振興著力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

  聚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全域建設美麗鄉村。

  建設農村『美麗家園』因地制宜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屯規劃,持續推進『污水治理』全覆蓋、『廁所革命』再提昇、『垃圾分類』進農村,加快形成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發展農業『綠色田園』積極拓展農業公園、鄉村旅游、休閑康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一二三產融合、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加互促,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大力叫響『龍江漁文化第一村』『龍江苗木花卉第一村』等特色品牌。高質量辦好『多彩田園·鄉村文化旅游節』。

  打造農民『幸福樂園』緊緊圍繞『農民收入增長、生活水平提高』主題,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擴大非農就業。推進農村綜合幫扶,加快『造血』項目建設。

  六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不斷豐富幸福新區新內涵

  自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幅提昇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高質量建設『美好教育』,深化集團化辦學、學區化改革,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啟動實施『教育質量提昇』三年行動計劃,讓『教育新區』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優化分級診療服務,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提昇公共體育服務水平。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堅持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加快構建『優質均衡、覆蓋全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推進社區治理網格化、精細化,提昇社區服務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建立社會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決守好疫情防控底線、安全生產紅線和社會穩定防線。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