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深耕數字農業 惠達科技效益連年翻番
2021-12-17 08:46:0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婧 李愛民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17日訊 近日,記者推開位於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的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驗室大門,映入眼簾的是整齊排列的桌椅,筆記本作為標配擺放在桌上,坐在工位上的技術人員緊張有序地忙碌著:有的埋頭敲擊鍵盤研發新算法,有的正在用辦公軟件與一線測試人員核實數據……

  這個看似普通的實驗室,卻有著傲人的科技成果:全國首創農機作業質量監測系統、全國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秸稈監測上、全國首家通過導航高速鑒定……

  強大技術支橕,讓惠達科技在智能終端系統設計、農機作業質量監測傳感技術、車聯網技術、基於北斗導航的自動駕駛技術、無人機技術以及無人農場技術上行業領先,農機智能裝備系列產品加速了大田農業從傳統種植向科學種植的數字化轉型。惠達科技在數字農業上所作的貢獻,獲得國家認可,被評為2021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作為數字農業深耕者,從2009年成立以來,惠達科技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全力為傳統農機裝上『智能大腦』。以滿足客戶需求、創造客戶價值作為創新突破口,惠達科技接續推出10餘款可搭載在農機裝備上的智能產品,讓鐵疙瘩學會了『思考』,讓農民實現了在手機上一鍵開啟耕、種、管、收等作業自動監測,農業生產效益大幅提昇,同時,采集回來的數據不僅可以指導生產,還能為國家農機作業補貼精准發放提供精准數據。

  近年來,惠達科技在智能農機裝備關鍵技術上投入了億元研發經費,遠遠高於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研發佔比3%的要求。今年研發經費更是高達7000萬元。目前,惠達科技的產品已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域,輻射2.8萬餘個合作社,銷售收入連年翻番。

  『在農業領域搞科技創新是個系統工程,要克服很多問題。同一產品用在不同的區域、地塊、作物,都是一次技術創新。』惠達科技副總經理初海波以農機自動導航系統為例說道。2016年,農民購置一臺國外農機自動導航系統需要十幾萬元,當時國內技術還不成熟。惠達科技憑借多年技術積淀,經過兩年的研發,於2018年推出第一代農機自動導航系統,實現了拖拉機精確按照預設線路自動行駛,作業精度可達到±2.5cm以內,有效提高了農機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價格也隨之降了下來。然而,當該設備面對高速作業場景需求時,如何保證作業精度不變又成了新課題。反復實驗、不斷創新,經過近一年的努力,2019年,迭代後的產品不僅精度更高、價格也更低,惠達科技也成為我國首家通過導航高速作業鑒定的企業。

  創新一直在路上。『如何把農業技術專家的經驗復制到一線,指導農民種地,是惠達長期投入農業的動力。只有數字技術融入農業生產,實現生產過程數字化,把種植管理標准化,纔能實現一人種植幾千畝的美好願景。目前,惠達科技已在我省多地展開無人農場試點應用。』初海波說,惠達科技要做大田農業全程科技化方案的領導者,就要把握數字經濟大勢、搶佔先機,瞄准數字農業領域中的卡脖子問題,解決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的技術核心,進而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高端控制技術、遙感技術等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推進農業技術與農業生產管理數字化,將農業經驗轉換為客觀數據,為農業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精准化做好技術儲備與示范。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