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31日訊(記者 楊帆)近日,黑龍江省科學院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聚焦領悟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將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落實到當前各項工作中,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院所屬的各科研院所、機構圍繞國家和黑龍江省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支橕。
聚力龍江生態文明建設 開創科技發展新篇章
三江平原退化濕地生態恢復,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科研人員功不可沒。科研人員累積推廣示范面積8250公頃,生態效益1.35億元。依托三江平原濕地生態定位研究站、大興安嶺寒溫帶森林永久性大型固定樣地等重要科技平臺,開展濕地、森林生物多樣性的長期連續定位監測,為黑龍江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數據。

在科研人員的『神奇魔法』下,『小漿果』也實現了『大變身』。示范推廣面積7479公頃,新增經濟效益8.47億元。同時,東北虎棲息地生態環境也在不斷恢復,科研人員開展了小興安嶺東北虎潛在生境及生態廊道研究,對小興安嶺東北虎及其獵物種群的生境質量、種群交流及跨境遷移生態廊道進行准確分析,為黑龍江省東北虎種群保護和恢復提供了科學依據。
做好黨和政府的『智庫』和『外腦』

黑龍江省碳中和技術創新聯合體邀請了多位國內碳中和領域的兩院院士和頂級專家,組成黑龍江省碳中和技術創新聯合體的專家智庫團隊,共同為黑龍江省的碳中和產業提供頂層智力支持。

同時,僅省科學院大慶分院全年向省市各部門報送漢麻產業相關報告10餘份。參與制定省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於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實施意見》、《黑龍江省工業大麻發展規劃2021-2025》、《黑龍江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的編寫,『工業大麻育種』列入『三大提昇工程』和『種業創新攻關行動』。
圍繞市場和企業需求開展技術研發
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制定『訂單式』科研模式,在促進伊林集團黑木耳產業化項目中為企業減少損失870萬元,以定向研發、定向轉化模式促進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轉化效益實現翻番。

目前,擁有黑龍江省最大的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藏中心,保藏有寒地特色微生物種質資源5000餘株;食用菌技術覆蓋全產業鏈條,種質應用量達到50%,年帶動黑龍江產值100億元;微生物肥料累計推廣面積達數千萬畝。提出『微生物+』科研理念,為傳統行業提供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微生物所全面全方位參與黑土保護、種業振興、農業現代化等國家重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