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打造龍江防震減災科普品牌!《黑龍江省『十四五』防震減災科普規劃》印發
2022-01-07 22:45:56 來源:東北網-聯播融媒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近日,《黑龍江省『十四五』防震減災科普規劃》印發。《規劃》中明確了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

  一、主要任務:

  (一)圍繞重大戰略和安全發展,提昇服務能力圍繞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等重大戰略,依托『一帶一路』、自然災害防治工程、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等重大項目,堅持科普為政治夯基、為發展賦能、為安全服務,加大對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等地科普服務力度,增強應對地震災害的能力,為防震減災服務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面向青少年、農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乾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六進』,做好全國防災減災日等重點時段的科普宣傳,推進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推動常態化地震避險演練,以講座、報告、展覽等多種形式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弘揚抗震救災精神,傳播防震減災文化,激發防震減災科學興趣。

  (二)加強科普作品創作,提昇多元化供給能力加強科普原創,吸納文學、藝術、教育、傳媒等社會各方面力量繁榮產品創作,促進科普產品更加權威、准確、可信。圍繞地震應急、地震災害風險防范、火山災害、地震站網建設等,創作內容豐富、通俗易懂、形式多樣的科普產品,打造龍江防震減災科普品牌,宣傳防震減災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為全省公眾提供地震預警、地震活動斷層、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減隔震技術、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等科學知識和實用方法。聚焦應急科普服務,加強與應急、宣傳、科技、文化等部門合作,在突發地震事件發生後,加大應急科普作品的傳播推廣力度,做好解疑釋惑、輿論引導。

  (三)推進科普基地建設,提昇科普傳播效益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基地建設,規范防震減災科普基地運維管理,推進科普基地標准化、規范化和體系化,推進防震減災科普納入全省科技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設施,開展講座、文化活動、展覽,拓展服務功能。引導地震監測中心站、高校實驗室、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機場、車站、電影院等場所強化科普服務功能,提高科普服務能力。重視拓展網上科普陣地,依托『科普龍江』『黑龍江省地震局』微信平臺,科學素質融平臺、極光新聞科學闢謠專欄、省政府網站科普專欄、龍江新聞科普專欄等,積極發揮省市縣各行業、各部門信息發布平臺科普作用,引導省內主要媒體參與科普傳播,鼓勵傳媒、廣告等相關行業和各類機構加大科普知識、熱點事件、科技人物、科技成果等傳播力度,提昇科普傳播效益。

  (四)加強科普人纔培養,提昇科普整體效能強化開放合作,規范標准,建立省、市、縣防震減災科學傳播師隊伍,制定管理辦法,支持鼓勵院士專家、科技工作者等各類人纔參與科普工作。推動制度化、標准化、規范化發展,建立防震減災科普人纔選聘、考核等運行工作制度,完善科普人纔隊伍培養機制,全面提高人纔隊伍專業化水平。

  二、重點工程:

  (一)實施龍江防震減災科普品牌創建工程

  打造以『畫說地震』『震震有詞』等為代表的防震減災科普品牌,結合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推動建設以科普作品、科普活動為主體,以媒體傳播為載體的科普品牌體系。創建個性獨特、內涵豐富的科普品牌形象,建立核心科普策劃和創作團隊,研發創作高質量圖書、繪本、視頻等科普產品。與科協、教育等部門聯合推進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大賽、作品大賽、講解大賽等活動。組織青少年、低齡兒童開展特色科普活動。

  (二)實施科普基地能力提昇工程配合省『基層科普行動計劃』,推進在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每個市(縣)和科普示范縣建設1個包含防震減災內容科普場館,廣泛應用數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對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場館昇級改造,配套建設防震減災數字科普館,加大科普場館開放力度,形成線上線下聯通、館內館外聯動的防震減災科普場館服務體系,發揮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資源優勢,開展『雲游科普館』『科普研學營』等系列活動。

  (三)實施科普傳播人纔培育工程發揮省火山監測與防震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專業化帶動作用,協同教育等部門,開發整合防震減災課程資源,定期對科普人纔隊伍開展培訓,遴選首席傳播師,打造科普核心力量。結合全國防災減災千場講座、防震減災科普講解大賽等活動,推動科普傳播人纔隊伍練兵。加強科普傳播人纔隊伍考核,建立准入准出機制,全面提高人纔隊伍專業化水平。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