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8日訊 日前,在衝刺投產的黑龍江碳谷工貿有限公司(簡稱碳谷工貿)內,工業品設計部總監關彤彤正忙著為即將上線的產品設計外包裝。這個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高材生,於2021年11月結束北漂生涯,入職碳谷工貿,成為哈爾濱新區聚纔引智的典型代表。
據悉,近年來,哈爾濱新區牢固樹立人纔引領發展戰略,持續在制度創新、政策供給上先行先試,努力建設充滿活力、獨具魅力的龍江人纔政策創新示范區,從2019年至今共吸引集聚高層次人纔7000餘人。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 建設人纔政策創新區
2021年12月28日,哈市松北區官網發布的一條基礎教育柔性人纔選聘公告引人關注。根據該公告,哈爾濱新區江北一體發展區面向社會選聘2名基礎教育初中、高中學段校級乾部及15名學科教師。
『所謂柔性人纔引進,是指在不改變人纔的人事、檔案、戶籍、社保等關系的前提下,吸引人纔為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柔性人纔引進堅持「聚天下英纔而用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采取「政府引導、契約管理、績效激勵」的運作方式,重點引進基礎教育領域急需緊缺人纔。』哈爾濱新區黨工委委員,松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萬炳叡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新區,哈爾濱新區有著先行先試的基因。因此,在人纔工作上也要先行先試、敢闖敢試,不斷從體制機制上破題,努力建設龍江人纔政策創新示范區。
據介紹,近年來,新區從構建人纔匯聚的政策體系入手,先後推出『惠民聚纔7條』『黃金30條』『新驅25條』『助企上市10條』等系列『政策組合拳』。針對新區人纔在頭部企業個稅獎勵、鼓勵員工收入倍增、人纔公寓等方面給予獎補激勵,並向全社會承諾,『其他地區有的政策,新區都可以有;其他地區沒有的政策,新區都可以談』。同時,加大政策柔性供給和剛性兌現力度,僅2020、2021兩年間累計兌現政策資金22.6億元,惠及企業近千家,受益人纔近10萬人。
與此同時,新區通過創新開展『派遣制』,探索實施教育『區管校聘』改革,聚力建立和完善編制內外、體制內外『二元制』『多元制』選人用人結構等體制機制改革,打通招纔引智的源頭活水。
『「績效考核」改革後,人均工資增長30%~50%,讓我們一線教師得到了實惠。而「區管校聘」改革徹底打破了教師的「鐵飯碗」,完全調動起一線教師積極性,同時為優秀的人提供了更寬廣的發展舞臺。』哈爾濱實驗中學歷史教師王佳玥身為新區教師很自豪。
據悉,自探索實施教育『區管校聘』改革以來,通過公開招聘和柔性引進共同發力,吸引名師、名校長、名校畢業生545人來新區從教,為推動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築巢引鳳 建設高水平人纔聚集區
人纔是創新的第一資源。在新區建設中,如何能廣聚海內外人纔,助力創新發展?
『築巢引鳳。』萬炳叡說,建設高水平人纔聚集區,新區堅持走好三條路,即『產業聚纔』『合作育纔』和『開放引纔』之路。在『產業聚纔』上,新區堅持項目攬纔。近年來,隨著新區產業生態圈漸成氣候,龍頭項目、頭部企業競相布局,南雁北飛、海歸還巢,已成為新區人纔回流新風尚。
2021年6月中旬,京津冀石墨烯龍頭企業唐山建華實業集團北遷至哈爾濱新區,成立黑龍江碳谷工貿有限公司。『飲水思源、回報家鄉是我們這些游子心中最炙熱的期望。當看到唐山建華實業集團整體搬遷落戶哈爾濱新區,我立刻意識到回報家鄉的機會來了。』關彤彤說,游子返鄉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平臺,而新區的發展態勢及唐山建華實業集團提供的廣闊發展空間,堅定了他北歸的決心。
在新區,蓬勃發展的企業群,成為聚纔引智的『梧桐樹』。連日來,安天人事部門一直很忙碌。今冬,該公司新招的18名員工,正陸續前來報到。作為引領威脅檢測與防御能力發展的網絡安全國家隊,安天近年來引纔能力越來越強,每年都會新招聘人纔90人左右,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70人。
為建設高水平人纔聚集區,新區還堅持走『合作育纔』和『開放引纔』之路。新區深化『校地合作』,對接清華大學等高等學府,建設大學生聯合培養基地,吸引三批次28名清華碩博來新區實踐鍛煉;對接區域內高校,與哈爾濱技師學院、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哈爾濱新區產教融合發展促進中心和哈爾濱新區產業學院,優先為新區企業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能人纔;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近80家,受訓省內外20餘所高校大學生4500餘人,超70%的實習生有意選擇在新區發展,400餘人與實習企業當場簽約。
與此同時,新區依托重點園區、企業,組建了新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深哈園區政企服務中心、中關村產業孵化器等國際人纔工作站,面向新區國際人纔提供精准優質服務,吸引了一批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國際人纔和團隊到新區創新創業。突出『對俄合作主題』,切實加強對俄、對烏合作,建成了中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當代烏克蘭研究中心等,促成了哈工大與俄羅斯科學院、佳木斯大學與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所的合作及人纔交流。
擦亮服務品牌 建設優良人纔生態區
5日,記者推開哈爾濱中關村基地孵化器大門時,看到該孵化器項目申報專員范思宇正拿著手機和相關部門溝通7日『融在新區·相約周五』活動的流程。放下電話,他又開始寫起當天活動的主持詞。
去年5月入職,不到一年時間,范思宇對本職工作勝任有餘,還兼職『融在新區·相約周五』活動的策劃工作。
『我是通過「智匯新區」公眾號找到的這份工作。』范思宇告訴記者,周末看到公眾號推送的招聘信息,投一份簡歷,周一面試後就入職了。『網上招聘沒想到能這麼靠譜!就算是線下招聘會,也得在眾多應聘企業裡一家家找,花費大量時間還不一定成。』范思宇說,新區對人纔的服務很精准。
這份精准,得益於新區專門成立了哈爾濱新區人力資源服務公司,通過專業化機構、個性化服務,努力擦亮拴心留人的服務品牌,建設優良人纔生態區。
『公司成立後一直秉承著為新區企業和人纔免費服務的宗旨,以「問需服務」為導向,在服務內容、服務手段和服務質量上不斷突破舊體制,探索新模式。』哈爾濱新區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懷強告訴記者,他們不斷創新人纔服務機制,依托『智匯新區』人纔公益服務平臺,每日推送新區企業招聘、人纔政策宣傳等信息。同時,該公司創新人纔引進機制,深耕『永不落幕的招聘會』,舉辦線上『雲聘會』『空中宣講』及線下校招、宣講會,提供就業崗位3萬餘個,助企新增員工4000餘人。
此外,他們還創新人纔培育機制,開展了『智匯講堂』系列公益培訓,邀請行業大咖、企業高管、技術專家等從政策解讀、企業管理等方面為新區企業和人纔提供免費服務,先後舉辦線上線下講座11期,助力新區人纔全方位提昇能力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