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看同行,到底誰能扛……在中央大街附近,也有一家非常不錯的店……今天我們上這嘗一嘗,走!』近期,隨著哈爾濱的『解封』,某短視頻平臺上,『舌根上的成哥(哈爾濱我的家鄉)』又開啟了他的同行探店。『成哥』是哈爾濱宴賓樓的第四代傳承人程銘,他從2021年六七月份開始嘗試短視頻創作。
短視頻平臺上做美食探店的人不少,程銘探訪哈爾濱有品質、有特色的飯店、餐館,分享一些有趣好玩的美食做法,與粉絲互動,半年多時間,他推出近120個視頻,收獲粉絲3.9萬,獲贊17.4萬。
程銘說,剛開始只是想拍幾期試一試,後來發現很多朋友願意看、很認可,就堅持做下來。疫情居家期間,給大家做美食分享解悶,我們買了點肉,找合作的加工廠拍了一期紅腸制作的過程,做了100斤,結果大家反響很好,就一直在抖音上問我怎麼買。最近計劃在抖音上線麻辣雞脖腸、乾腸、紅腸。
『短視頻是我們餐飲業宣傳的一個渠道,也是與顧客溝通的一個新方式。從以往的微信、朋友圈、公眾號,包括美團、大眾點評,消費者需要搜索纔能發現商家的信息,短視頻通過平臺推送,消費者能直觀看到。』程銘說。
哈爾濱市工商聯餐飲商會會長劉春年也在做短視頻,目前在抖音上已有13萬多粉絲,相較門店經營,他更側重於帶動餐飲產業的發展,宣介東北、龍江的餐飲文化。劉春年說,2020年,哈爾濱不少餐飲人曾嘗試過直播帶貨,現在基本都停了。現在,很多哈爾濱餐飲企業在搶抓短視頻端的流量。抓流量就是抓客戶,同時也提昇品牌知名度。
『後疫情時代』,除了靠流量出圈,冰城餐飲人還做了哪些嘗試?記者了解到,哈爾濱知名餐飲企業滿漢樓,疫情發生後,擺副食檔口,很受消費者歡迎,因而轉型食品生產加工領域,開辦了食品加工廠,與門店經營形成互補。有的還推出加熱即食的快手菜。
中小型飯店也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一家位於南崗區的大眾溜炒飯館就把自己打造成了『社區食堂』。『這家飯店開了快20年了,每次發生疫情的時候,我們就通過微信群訂,熟食、炒菜、包子、饅頭都能送,年夜飯還有半成品,自己在家簡單加工一下就行了,現在他家訂餐微信群裡有幾百人了。』家住餐館附近小區的黃女士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效仿風靡一時的社區團購,這家飯店迅速變身『社區食堂』,以周邊居民為主,建立起微信群,靈活切換訂購送餐與堂食經營模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給經營帶來的衝擊。
此外,哈爾濱一家經營日式烤肉生意的餐館,疫情爆發後開始用起『秒殺』營銷,每天推出低於門店價格的外賣,很受食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