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教育局獲悉,哈爾濱市近日制定出臺《哈爾濱市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哈爾濱市將樹立『開門辦勞動教育』理念,突出地域優勢,將『五色教育』與勞動教育相融合,把勞動教育納入人纔培養全過程,覆蓋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緊密圍繞學生生活實際,強調身心參與、養成勞動習慣、增進勞動情感、鍛煉勞動能力、樹立勞動精神、注重教育實效,加快哈市建設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中小學生每周在校勞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
哈爾濱市將強化五育融合,制定勞動教育任務清單、建立並完善勞動實踐視頻資源庫。在大中小學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可自主安排,以安排集體勞動為主,勞動時間不少於20小時,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
同時,豐富校園勞動內涵,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中小學校內勞動時間每周不少於1小時,在校園文化中強化勞動文化,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豐收節等開展勞動主題教育,開展勞動模范、大國工匠、科學家等先進人物進校園活動。學生要獨立承擔掃除任務,開闢農業種植園、組織勞動文化講堂、勞動技能和成果展示,評選勞動小能手、校園義工等,設立勞模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多渠道引入社會各類勞動教育資源。
家務勞動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哈爾濱市將充分發揮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成長觀和成纔觀,當好孩子勞動教育『第一任教師』,鼓勵『手把手』教會孩子家務勞動,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注重言傳身教,培育優良家風,培養孩子主動承擔家務勞動並參與家庭事務管理;與孩子一起參加社會公益勞動。學校要明確學生家庭勞動時間每周不少於2小時,合理布置家庭勞動作業,要建立家務勞動清單並隨時反饋成果,把學生家務勞動等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工作。
小學三年級以上每學年校外勞動不少於1次
開展多樣化社會實踐,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必要保障。各級政府部門將積極協調和引導企業、工廠農場等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支持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產勞動、參與新型服務性勞動,使學生與普通勞動者一起經歷勞動過程。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及各類公益基金會、社會福利組織要組織動員相關力量、搭建活動平臺,共同支持學生深入城鄉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等參加志願服務,開展公益勞動,參與社區治理。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要面向中小學生開放,指導學生開展職業技能的勞動體驗。小學三年級以上每學年校外勞動不少於1次,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每學期課外校外勞動實踐不少於1次。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紅色基因傳承、綠色生態文明、藍色高新科技、金色現代農業、銀色冰雪文化的『五色』教育社會實踐大課堂。
努力做到『校校有勞動教育教室、縣縣有勞動實踐基地』
哈爾濱市將拓寬勞動實踐場所,完善學校建設標准,按照勞動教育教學及實踐需求配齊建好與學校規模相適應的勞動實踐教室、實訓基地等。努力做到『校校有勞動教育教室、縣縣有勞動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提供勞動教育服務。支持各區縣(市)建立建設規模與所服務的學生數量相適應、功能配套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學校,充分發揮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的綜合育人功能。
同時,提昇教學研究與指導能力。各級中小學教研機構要配備專職勞動教育教研員,強化對教研員的專職培訓和指導,提昇教研員教學研究與專業指導能力,創新教研方式,提昇教研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
學生勞動素養將作為評優評先和畢業的重要參考
哈爾濱市將深化勞動教育評價,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評價內容要緊扣勞動教育課程要求,客觀准確地反映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勞動表現,從品質、觀念、能力、習慣、勞動成果等方面進行過程性評價,評價要覆蓋各類型勞動教育活動。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
同時,建立政府負責、社會協同、部門參與的統籌機制,建立區縣(市)政府統籌規劃配置中小學(含中等職業學校)勞動教育資源的機制。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將把勞動教育納入素質教育評價體系,納入義務教育優質建設指標體系,納入對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考核體系。對政府和有關部門保障勞動教育情況及學校組織實施勞動教育情況進行督導,同時作為衡量區域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對被督導部門和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考核獎懲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