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起,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正式施行,涉及在線訴訟及送達規則、小額訴訟等多方面內容。朋友借款,到期拒還,訴至法院,被告生活在西安,因疫情快遞郵寄被按下了暫停鍵,民事判決書怎麼送達?別急,新民訴法給了答案電子送達,一觸即達!
原告李某與被告宋某系朋友關系。2018年10月17日,宋某因做生意急需資金,向李某借款10萬元,承諾於2019年1月1日前歸還。後來,被告陸續償還對方借款。
2021年5月1日,經雙方核對,確認宋某尚欠李某借款2.3萬元。借款人宋某在西安出具了借條一份,承諾於2021年12月31日前還清全部借款,並通過微信將借條發給李某。借款到期後,李某多次電話聯系宋某索要借款,但均未果。無奈,2022年1月4日,李某將對方訴至大慶高新區法院,要求對方償還借款2.3萬元,並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本案基本事實明確,法院決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此案。法官就第一時間聯系雙方,了解到被告宋某生意失敗後就一直在西安打工,至今未回。因西安本輪疫情尚未終結,宋某無法到庭,於是法官在征求雙方意見前提下,網上『雲』開庭。經審理,法院判決宋某償還李某借款2.3萬元。


以往,通知當事人到法院領取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或快遞方式送達。本案被告宋某在西安市碑林區打工,按當地防控政策,快遞業務已按下暫停鍵。
法官根據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適用電子送達,向雙方送達了裁判文書。

『張法官,收到,我已在我的案件界面上下載文書,已收到PDF版,如同紙制判決。欠錢是事實,我無異議,疫情過後,我會盡量早點還錢。』宋某收到文書後,給大慶高新區法院速裁法官發來微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