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區夜景。

鋼鐵產業園。

秸稈再利用。
黑龍江日報1月21日訊 近日,阿城區召開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阿城區將緊緊圍繞『一年一臺階、五年翻一番』發展目標,不斷深化改革開放,持續壯大四大主導產業,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改善生態環境,保障民需民盼,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不斷開創阿城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推進四大主導產業
今年,阿城區繼續實施『產業立區』『項目強區』,成立四大主導產業發展推進專班,制定產業鏈招商圖譜,發展壯大四大主導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據了解,該區將依托建龍阿鋼、古鐵市場,加快建龍智能制造、華明管業金屬制品、古鐵市場一期、長江精工鋼構等項目建設,壯大鋼鐵產業園區規模。
依托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范園、亞泰建材、八達路橋、中冉建材等企業,著力開發裝配式建築構件、市政交通、地下管廊等新型建材產品,打造建築全產業鏈供應基地。
該區支持秋林裡道斯、青島啤酒、玉泉酒業、北大荒農產品配送中心改造生產線,擴大產能,提高市場佔有率;推動天一、順達、藍谷食品等企業擴量昇級,提昇品牌影響力,助力小產品搶佔大市場;開發粘玉米、粘豆包、大蒜等『名優新特』和精深加工產品,打造獨具特色的綠色食品精深加工基地。
深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叫響紅色歷史、綠色生態、金源文化、銀色冰雪『四色旅游』品牌。重點建設金源文化旅游區、金龍山國際旅游度假區等五大景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謀劃小嶺小北溝七彩雪?,打造松峰山二道河子小雪鄉,建設龍江最佳文旅目的地。
加快鄉村振興
今年,阿城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落實好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落實糧食安全區長責任制,重點抓好30萬畝玉米、6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建設,新建5萬畝高標准農田,建設料甸、阿什河、雙豐優質水稻,新利、亞溝粘玉米,阿什河大白菜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穩定在13億斤以上。
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制定鄉村振興五年規劃,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實施脫貧產業項目,確保脫貧人口收入持續穩定、脫貧不返貧。
培育好特色產業。做精特色種養業,擴大大榛子、黑木耳、黃精等經濟作物種植規模,生豬存欄量保持在24萬頭以上,黃牛飼養量保持在11萬頭以上。
做強精深加工業,以上京金谷、春華秋實、電投農眾等企業為帶動,促進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做大農村新業態,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庭院經濟、農事體驗、生態旅游,打造特色采摘、創意民宿等產業新樣本。
經營好現代農業。培育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直播電商共享基地、原產地營銷平臺,謀劃特色農產品、林產品、中藥材交易中心,推動物流企業向農村延伸服務網絡,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阿城。
建設美麗鄉村。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昇行動,創建省級村莊綠化示范區,啟動村莊整合試點建設,完善農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居住環境。
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今年,阿城區將深化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該區將加大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應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穩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縱深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常態化政企溝通機制,以高效政務服務助力企業跑出發展『加速度』。全力推行『辦好一件事』改革,成立『馬上辦』辦公室,對企業和群眾的事項應辦盡辦、說辦就辦、一次辦結。加大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大對英聯食品、紅豆杉藥業、紫杉油脂等外貿企業服務力度,幫助企業擴大產量,暢通銷售渠道,提高市場佔有率。圍繞發展飛地經濟加大區外產業項目合作。融入區域協同發展。主動參與深哈對口合作,推動與杭州西湖區建立友好區。加強與省農投、省交投、省建投、哈工投等企業聯動,不斷拓寬合作領域。加大與省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推動哈工大與建龍阿鋼、哈工程與阿繼電器、哈商大與藍谷食品科研項目盡快實施。
辦好30件民生實事
今年,阿城區將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十大民生工程』重點抓好30件民生實事。
據了解,教育方面,該區計劃易地新建第八中學,新建2所公辦幼兒園,啟動區綜合實踐學校易地新建,打造示范性兒童友好校園,建設兒童友好校園5個,完善兒童活動中心4個。醫療方面,易地新建區中醫醫院。文化事業方面,修繕區烈士陵園,對外開放文廟,舉辦十場全民健身活動、百場惠民文化演出,澆建5塊公益滑冰場。
社會保障事業方面,建成15個社區老年人照護中心、59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建立低收入邊緣戶監測平臺,城鄉低保標准提高7%。
城建交通方面,建設350個5G基站,改造68座智慧化二次供水標准泵房、13.5公裡小區庭院二次供水管線,改造供熱管網12.6公裡,分戶供暖5625戶,鋪設燃氣中壓管網15公裡,新增燃氣入戶1.5萬戶,改造老舊樓房107棟50.64萬平方米、農村危房49戶,對282棟棄管樓實行物業規范化管理,啟動環城西路棚戶區改造。昇級改造牌路大街、中都大街、金都大街等15條30.6公裡城市道路,維修改造亞溝至小嶺、亞溝至玉泉、玉泉至亞玉公路、阿城至紅星等103公裡農村公路和10座危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