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4日訊 松柏成蔭北藥生輝、漢麻盈茂藍靛誘人。近年來,遜克縣松樹溝鄉緊盯『瓜果飄香、糧豆滿倉、富美村莊』建設目標,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稟賦,發展特色農業,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百姓富裕的美好願景,用創新、奮斗和汗水寫就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新篇章。
特色種植助力農民增收
在松樹溝鄉二龍村南部山區藍靛果種植基地,每到采摘季節,這裡的空氣裡浸潤著藍靛果的清香。每年六七月是藍靛果成熟的季節,藍靛果樹上掛滿了一串串青黑色的果實,顆粒飽滿,紫中帶紅,熟透的藍靛果包裹著一層厚厚的果霜,十分誘人。村民張金龍介紹,基地生產的藍靛果采用生態種植法,不施化肥,不灑農藥,綠色健康。采摘後的藍靛果實入冷庫儲存,銷往加格達奇、哈爾濱等地,年收入達25萬元。近幾年,松樹溝鄉發揮資源優勢,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種植,成立了金龍藍靛果農民專業合作社、松香北蟲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特色合作社,以漢麻、藍靛果、北藥等為主的特色農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全鄉蒼術、白鮮皮、紅芍等北藥種植面積達到495畝,產值約1860萬元,漢麻種植面積145公頃,產值220萬元;藍靛果種植面積200畝,年收益25萬元。特色農業種植讓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順暢,實現助農增收。
美麗宜居描繪生態畫卷
『以前道路不平,雨天沒法出門。現在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出行十分方便。家門口放置了分類垃圾桶,環境衛生相比之前有了極大改善。』松樹溝鄉東發村村民感嘆道。近幾年,該鄉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東發村兩委緊緊圍繞危舊土房、垃圾死角等問題進行集中清理整治。開展了農村『垃圾革命』、衛生戶評比等活動,通過『戶分類、村收集、鄉監管、縣處理』機制,清除散亂垃圾點,實現日產日清,有效解決以往垃圾處理難、農村『髒亂差』問題。針對糞污處理,松樹溝鄉開闊思路,因地制宜,通過引進養殖蚯蚓項目,每畝蚯蚓每年可處理牛糞100餘噸,產出有機肥75餘噸,牛糞轉換為致富的『黃金』,有效地解決村內牛糞污染問題,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昇。全鄉先後落實資金2256.7萬元,實施了24個美麗鄉村項目。2021年,爭取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049.9萬元為全鄉10個村屯改善基礎設施。投入資金103萬元,栽植果樹約4.3萬株,種植花卉2000萬株,完成綠化面積331.8畝,綠化率達到32%,推動鄉村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轉變,努力打造有顏值、有內涵、有實力的美麗鄉村。
鄉風文明繪出幸福底色
『團結友善親鄰裡,遠親不如近鄰強。和睦鄰裡很重要,遇到困難互相幫。』這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句子,是新立村結合實際、挨家挨戶征求村民意見後修訂完善的村規民約。『根據村裡實際情況,結合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融入文明鄉村建設內容,集聚群眾智慧,編制了簡化版的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建設健康文明、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新立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這是松樹溝鄉鄉風文明的一個縮影,全鄉10個行政村有7個為文明村。近年來,松樹溝鄉破舊立新,重塑新風,打出一『破』一『立』兩張牌,通過嚴控喜事大操大辦,利用核心價值引領導向,集中整治頑癥惡疾,開展移風易俗測評,以創建省級文明鄉鎮、開展文明示范戶等舉措全力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把核心價值觀、文明道德、婚喪禮俗等講文明樹新風內容上牆,通過大喇叭、村民微信群、視頻號等形式,宣傳文明新風。同時,松樹溝鄉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把開展理論宣講、文明家庭、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與移風易俗活動掛鉤,讓黨員乾部帶頭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為群眾樹立標杆。倡樹孝老愛親、勤儉持家、鄰裡團結的家庭美德和社會風氣,讓群眾成為移風易俗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