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央媒看龍江?是什麼讓短道速滑在七臺河這裡接續傳承?
2022-02-09 23:01:23 來源: 央視新聞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省七臺河市,這座人口不足百萬的黑龍江邊陲小城,被譽為中國的短道速滑之鄉,張傑、楊揚、王濛、范可新等眾多短道速滑的世界和冬奧冠軍都來自於這座小城。

  北京冬奧會之前,我國共獲得了13枚冬奧會金牌,其中7枚都是七臺河運動員獲得的,因此,這裡又被譽為『短道速滑之鄉』和『冬奧冠軍之城』,楊揚、王濛、范可新三代短道速滑奧運冠軍在這裡接續傳遞。

  接下來就去看看短道速滑在這座城市是如何傳承的

  世界冠軍的激勵

  截至目前,七臺河籍運動員共獲得過世界級賽事金牌177枚、國家級賽事金牌535枚、16次打破世界紀錄。湧現出了楊揚、王濛、孫琳琳、范可新、張傑等十位冬奧會冠軍和世界冠軍。

  2002年2月第十九屆鹽湖城冬奧會,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楊揚一路領先,最終以44秒187的成績問鼎冠軍,實現了中國冬奧金牌零的突破。

  王濛是前中國短道速滑隊隊長,2006年2月,王濛參加第二十屆都靈冬奧會,並以44秒345的成績奪得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金牌。2010年2月,在溫哥華冬奧會上,王濛先後在500米賽事的預賽及半決賽兩度刷新奧運紀錄,並在決賽實現了對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的蟬聯,之後獲得女子1000米以及3000米接力的冠軍,成為中國短道歷史上第一個『三冠王』。

  范可新是中國短道速滑隊隊員,2010年,范可新入選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隊。隨後在英國謝菲爾德舉行的2011世界短道速滑錦標賽上,在女子500米決賽中一鳴驚人奪得冠軍。范可新從入選國家隊到成為世錦賽冠軍僅僅用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首次參加世錦賽都就有個人單項金牌入賬。2022年2月5日,范可新與曲春雨、任子威、武大靖組成的中國隊以2分37秒348獲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女2000米混合接力金牌,也是中國代表團該屆冬奧會的首枚金牌,圓夢北京。

  群眾廣泛參與

  七臺河市,滑冰在這裡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每年冬天,市民們都會自發澆灌冰場,拿上冰刀在這裡馳騁。為了培養和發現更多的冰上人纔。近年來,七臺河市也在創新人纔培養機制,通過增加短道速滑特色學校數量、創建『省隊市辦』基地、舉辦群眾性冰雪體育活動等,讓短道速滑後備人纔培養再上新臺階,承擔起向國家隊培養輸送短道速滑優秀運動員的重任。據七臺河市體育局的消息,七臺河市已經是全國冰雪人纔儲備最充裕的城市,當地有專業、半專業、業餘和高校訓練隊等4個層次18支短道速滑隊伍,形成了特色校-重點班-省隊-國家隊的『金字塔』式培養輸送梯隊模式,在訓運動員500餘名,後備人纔基數創歷史新高。

▲青少年們正在訓練

  冠軍精神在這座城市傳承

  短道速滑的傳承也離不開冠軍精神的激勵,為了讓這種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當地建設了短道速滑冠軍館。中國·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位於七臺河市中心區山湖路北端,是七臺河的地標性建築。冠軍館共設有8層、6個展廳,主要由『金牌榜』『榮譽牆』等展板、冠軍城市奠基人——孟慶餘和歷代教練、中國冬奧冠軍第一人——楊揚、短道速滑『濛時代』開創者——王濛、折翼天使的翅膀——張傑、冠軍輩出的城市基因等展示內容構成。展館通過實物、雕塑、圖片、音像等,訴說著七臺河40多年的滑冰事業,講述著『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冠軍精神。

  2019年開館時,王濛將自己的77塊獎牌贈與冠軍館展示,這其中就包括珍貴的冬奧會冠軍金牌。

▲中國·七臺河短道速滑冠軍館

  我國獲取的16枚冬奧金牌,有7枚都與七臺河市有關。近日,冬奧冠軍之鄉--七臺河市發布了冬奧主題歌曲,為北京冬奧會送上七臺河市人民最真摯的祝福,最後和小編一起欣賞一下這首歌曲吧。

責任編輯:王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