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點、拆包、登記、裝車……到處是工作人員忙碌而有序的身影,只見一包包、一箱箱冬春救助物資裝運完成,順利發車,這是春節前我省多地向受災群眾發放救助物資的場景。前不久,黑龍江省多地應急管理部門紮實開展冬春救助工作,春節前救助資金全部發放到群眾手中,也是全國第4個完成發放任務的省份,有力保證了受災困難群眾安全溫暖過冬。

2021年,全省先後發生雨雪冰凍、冰凌、風雹、洪澇、乾旱等自然災害,致使13個市(地)的105個縣(市、區)101.31萬人受災,其中有70個縣(市、區)的40餘萬受災群眾需要政府的基本生活救助。為此,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提前部署,早在去年9月初汛期尚未結束時,就下發做好冬春救助准備工作的提示,及時組織各地核定完成冬春需救助人口,並及時向國家上報冬春救助需求,積極爭取國家救災資金支持,推動受災地區提前開展相關基礎工作,為後續救助資金發放奠定了工作基礎。
『你區的救災款物撥付工作目前進度如何,還存在什麼困難,一定要在1月25日(北方農歷小年)之前將救助資金發放到群眾手中』。春節前,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的全體同志每人負責3-4個市(地)通過上午推進展、下午要進度的方式,在17天的時間裡,共電話調度13個市(地)和70個縣(市、區)2300餘次,及時跟蹤掌握各地資金撥付情況,全力以赴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本次冬春救助40餘萬人,人均救助標准高於全國人均標准以及近三年全省人均救助水平。不僅如此,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還指導各地應急管理部門按照『戶報、村評、鄉審、縣定』的要求切實落實好申請、評議以及公開公示等主要環節,確保救助對象認定公開透明。同時,鄉鎮和縣級應急管理部門嚴格落實抽查和復核工作,確保村級組織認定工作精准;鄉鎮和村屯依據今年受災情況和群眾損失程度摸清救助底數,切實做到底數清、對象准、情況明,確保把救助溫暖送到每一位受災困難群眾手中。
『沒想到政府這麼快就把棉被送到手裡來了』,一位受災的低保戶接過救助物資時感動地說。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注重實施分類重點救助的方式,突出重點救助對象,重點關注受災人口中的低保戶、優撫戶、留守兒童和老人、分散供養五保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因災致貧返貧風險較高人員等特殊群體,讓他們優先得到救助。

『救助金都打到了我們的「一卡通」裡了,取錢也很方便,除了置辦些生活必需品,剩下的准備過完年買種子化肥用』。哈爾濱市雙城區一位剛剛取完救助資金的受災群眾說。為全力保障受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哈爾濱市應急管理局積極組織力量對轄區受災困難群眾生活進行全面排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並建立冬春需救助人口臺賬,了解受災困難群眾在口糧、衣被、取暖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同時針對冬春救助工作內容,及時組織各區、縣負責冬春救助的工作人員等進行培訓,此外還派出工作組到阿城區、賓縣等受災嚴重地區進行業務指導,協助基層落實冬春救助工作。齊齊哈爾市依安縣應急管理局在嚴格把控各環節的時間節點基礎上,積極通過現金救助和物資救助形式做到應救助盡救助,並安排工作人員深入鄉村詳細講解救助對象分類標准和工作細節,切實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堅決保證冬春救助款物發放要精准到受災戶。

『為更加科學的制定救助標准,加強救助資金管理,做好救助信息公開,我們按照「專款專用、重點使用」原則,堅決禁止出現資金截留、挪用、發放遲緩等違規問題,嚴禁以慰問金形式發放,切實做到手續齊備、賬款相符,同時,嚴格落實冬春救助相關政策的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省應急管理廳救災和物資保障處副處長季林介紹,此次救助工作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以去年開展的冬春救助『百局千村萬戶』大回訪為基礎,著重合理制定了受災人員冬春救助實施標准,確保救助水平與困難程度相適應,從持續解決好受災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出發,重點解決了救助標准偏低以及救助類別之間標准差距較小等問題。此外,還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和基層工作人員宣講等多種形式,深入宣傳冬春救助政策和工作開展情況,確保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確保各項政策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基層,確保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黑龍江省應急管理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