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火了,黑龍江亮了。截至2月12日18時,中國代表團在北京冬奧會斬獲的4枚金牌中,黑龍江『老鐵』貢獻3枚,其中奪得首金的4名短道速滑接力運動員來自該省,金牌『量產地』有啥奧秘?這是中國開展冰雪運動最早的省份,淬煉冰雪人纔的『含金量』,傳承60餘載。
歷史傳承提昇人纔『含金量』,讓世界看見中國
魔性東北話讓冬奧會自帶東北味。『南來的,北往的,哈爾濱的,鶴崗的』,這句東北嗑生動形容了本屆冬奧會的黑龍江人:中國代表團中,黑龍江省輸送參賽運動員63人,佔比位於國內第一。
黑龍江冰雪運動『一馬當先』的地位,根深脈長。1953年,中國首屆冰上運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孫顯墀創造了中國第一個男子速滑1500米紀錄。1960年,黑龍江省速滑隊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支省級速滑隊。

新中國第一代速滑教練孫顯墀在冰上教學 黑龍江省體育局提供
從新中國第一代速滑的運動員到主教練,孫顯墀堪為中國速滑事業的奠基人。1963年,孫顯墀的弟子羅致煥在日本奪得中國第一個冬季項目的世界冠軍。當時許多外國運動員問『中國在哪兒』,站在最高領獎臺上的羅致煥用實力回答了:『中國,就在這!』在場所有華僑流淚、鼓掌,一起高喊『中國!中國!』
一代代冰雪健兒薪火相傳,一個個中國『第一』接連湧現,從黑龍江走出了楊揚、申雪/趙宏博、韓曉鵬、張虹、王濛等一批優秀運動員。截至2018年平昌冬奧會,中國所獲得的13枚冬奧會金牌中,有9枚是黑龍江省運動員摘取。作為中國冰雪運動成績最好的省份,傳承『冰雪基因』的黑龍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
技術創新鍛造教學『含金量』,冰雪運動教育體系成熟
60餘年來,黑龍江冰雪運動教育體系實現從『小米加步槍』到『大炮原子彈』的滄海桑田。今年91歲的孫顯墀是見證者之一,他回憶說:『我學習滑冰的第一份「教材」,是《蘇聯體育畫報》刊登的世界冠軍滑冰照片,那時每天對著牆上的影子練習擺臀動作。』在前蘇聯專修4年速滑技術後,孫顯墀將先進教學經驗帶回中國,還以自發研制的設備填補了中國速滑訓練器材的空白。

王濛和隊友們奪金的喜悅時刻 黑龍江省體育局提供
伴隨訓練的技術含量提昇,黑龍江省不斷加強冰雪體育相關專業應用型人纔的培養力度,建立了中國冬季奧林匹克學院。目前,全省13所高校每年輸送各類冰雪人纔2000多名,同時率先以省為單位在中國進行跨界跨項選拔。
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董成表示:『黑龍江不斷深化校園冰雪體育教學改革,全省共有2824所中小學開設了冰雪體育課程,佔學校總數的87.1%;加大校園冰雪運動後備人纔的培養儲備工作,全省共有91所學校被遴選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教育示范學校。』
冰雪氛圍厚積文化『含金量』,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
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冰雪覆蓋黑龍江的江河山脈,形成天然冰場和優質雪道,孕育了賽場的『冰雪夢』。摘得中國女子速滑第一枚世錦賽銀牌的哈爾濱運動員王淑媛回憶:在過去,速滑是『遷徙式』訓練。為了提前上冰一個月,訓練隊要坐8、9個小時的敞篷大解放,向北去更冷的黑河找『野冰』。

小朋友在哈爾濱的冰面上抽冰? 黑龍江省體育局提供
今非昔比,黑龍江為助力冬奧昇級亞布力體育訓練基地,打造K60跳臺場地、U型池場地新建及擴建、越野滑雪智能場地建設工程等,投資1.26億元(人民幣)對黑龍江省冰上訓練中心場館提昇改造。
賽場的爭金奪銀點燃全民的冰雪氛圍。松花江千裡冰封之時,左腳一個『出溜滑』,右手一揮『抽冰?』,『江上冰嬉』是哈爾濱市民的冬日民俗。在這長大的孩子都知道啥是『飯盒冰』,就是用鐵飯盒凍出冰磚,壘砌一圈再澆水凍成冰場。
從1983年第一座室內滑冰館落成至今,黑龍江省室內滑冰館逐漸普及。黑龍江省冬季運動項目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建議:『做為中國建設冰上場館最早的省份,黑龍江省體育工作者發揚鐵人精神、不懈艱苦奮斗,今後繼續加強冰雪基礎設施的建設,滿足全民參與冰雪運動的需求。』
黑龍江省體育局局長錢福永介紹,自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以來,中國居民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全國12個省區市冰雪運動參與率達到30%以上。其中,黑龍江省居民冰雪運動參與率達到57.8%,位居中國第一。
從薪火相傳的人纔軟件,到創新迭代的教學硬件,再到濃厚的全民冰雪氛圍,黑龍江帶動中國冰雪人纔『含金量』不斷提昇,該省運動員累計獲得世界冠軍600餘個。在萬眾矚目的金牌背後,還有許多默默無聞的『無名之輩』,以甘於奉獻的『冰雪精神』,托起金字塔尖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