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8日訊 近日,在撫遠市大馬哈魚繁育基地,80萬尾大馬哈魚苗破卵而出,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
撫遠市是『中國鱘鰉魚之鄉』和『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也是著名的『淡水魚都』,境內的黑龍江、烏蘇裡江裡生活著21科100多種淡水魚。
為保護特有的漁業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從1988年開始,撫遠市每年都會人工孵化大馬哈魚苗,向黑龍江、烏蘇裡江放流,涵養漁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小魚苗出生後,工作人員把小魚苗搬到為它們精心布置的『新家』裡。工作人員介紹,小魚苗是在孵化器裡出生的,要把小魚苗搬到孵化池裡,相當於把新出生的小魚苗從『產房』搬到『家』中。由於小魚苗十分嬌貴,數量又比較龐大,需要來來回回搬運20多趟。據了解,孵化池是一個模擬自然水域的生態環境,小魚苗在孵化池裡生活和在大自然水域裡成長基本相同。
盡管撫遠市大馬哈魚繁育基地的工作人員每年都會迎接新生魚苗,可是面對80萬尾剛剛出生的小魚苗,工作人員還是激動不已,每天像照顧小嬰兒一樣精心地照料這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幼苗。從調試水溫到准備食材,每個細節、每個物品都一絲不苟,力求精益求精。
據了解,現在剛剛出生的小魚苗體長一般在1~2厘米,經過2個月左右的喂養後,小魚苗就會長到4~5厘米,那個時候它們完全可以適應大自然的環境,也可以很好地保證在江水中的成活率,屆時,80萬尾小魚苗就會放流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中。
據統計,撫遠市已經連續34年開展大馬哈魚人工孵化工作,累計向黑龍江、烏蘇裡江放流大馬哈魚苗3000多萬尾,為保護黑、烏兩江水域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