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3月12日訊 當前,我國正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鍵時期。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全國兩會上,有關鄉村振興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如何發展農村產業振興?怎樣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農村怎麼吸引人纔回流?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根治『空心』 破解鄉村治理可持續發展難題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的飛速發展,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空心化』現象日漸突出,大量農民走入城市,農村社會面臨著人口、人纔流失問題。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趙雨森認為,『空心化』導致村民缺少參與鄉村治理的意識和能力。他建議,應制定相應規章制度,確保能夠有效調動資源,服務『空心化』治理。科學安排生產,大力培養新型農民,保障從事農業生產農民的數量和質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引入外部人纔幫扶,激活農村發展活力。同時根據農村實際,推進農村路網、電網、管網基礎設施建設,修建休閑廣場、村民圖書館等,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推進『廁所革命』、加強農村垃圾桶投放,抓好房前屋後環境整治,做好溝渠清理、畜禽整治、垃圾處理、立面裝修、庭院改造等工作,確保鄉村環境整體提昇。
全國人大代表孫斌提出,應加強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農村經濟組織及其成員采取獨資或聯營等方式,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方式。人多了,『空心化』就可迎刃而解。
振興產業 有效化解鄉村返貧致貧風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加強勞務協作、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產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橕,而產業發展重在特色。東北地區除黑土耕地資源豐富外,還有大面積的林下、林輔、坡地資源,這部分耕地地質狀況制約了機械作業,但是豐富的礦物質和有機質適宜發展經濟作物種植,且品質極佳。全國人大代表鞠秀芹介紹,雙鴨山市寶清縣在充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主動適應新形勢,調優農作物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大力發展以蔬菜、中藥材、鮮食玉米、紅小豆、白瓜、食用菌等為代表的特色經濟作物產業。全縣特色經濟作物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經濟作物總面積達26萬餘畝。
鞠秀芹代表說:『特色產業相對於傳統農業,其投入大、風險因素多、規模化小,特色農業保險范圍受限。同時,特色種植作物不享受國家生產者補貼,因此金融服務門檻受限,資金投入不足。』她建議,通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專家進行培訓指導,強化技術支持力度。國家給予重點項目傾斜,依托現有資源優勢、品牌優勢、市場優勢、產業鏈優勢,強化產業集群發展。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產業興旺,鄉親們的收入纔能穩定增長。孫斌代表認為,當前,鄉鎮產業振興面臨產業鏈單一、農產品種類少、多而不優、銷路不暢,現代裝備應用不足、科技支橕能力不強,優秀產業技術人纔短缺,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電子商務發展動力不足、市場化適應能力弱等產業短板問題。他建議,要堅持『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規劃,科學布局,推動特色產業規模發展,培育農村土特產產品,形成競爭力強的優勢農特產品產業帶,促進農民增收,振興農村經濟。
為鄉村振興培養『土專家』『田秀纔』
鄉村振興是我國近一時期主要任務,如何處理好鄉村振興和人纔需求的關系是關鍵環節,只有解決好人纔的儲備和合理使用,纔能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孫斌代表介紹,當前鄉鎮普遍面臨人力資本短缺、人纔綜合素質不高,農村在家勞動力不足、勞動力均齡偏大,人纔引進機制不健全、引進激勵政策吸引力不夠,後備乾部和技術性人纔儲備不足等問題,致使鄉村發展人力資源難以保障。孫斌代表建議,各級政府在開展招聘錄用的人纔引進政策基礎上,探索『專業人纔』專向招聘的特殊政策,加快鄉村人纔的儲備和使用。『產業發展人纔是關鍵,有好的帶頭人,纔會有好的產業發展,因此,加強村兩委、村帶頭人、村科技人纔的培養儲備,是當前的重中之重。村支書的培養儲備,把鄉土人纔培育好、使用好,使之充分發揮作用,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發展鄉村產業的領頭雁。其次,要以職業農民為標准,加大對廣大青壯農民的專業技術培訓,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纔」。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引進機制,把更多有學識、有能力、有鄉情的人纔吸引到鄉村振興隊伍中,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孫斌代表提出,還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把熱心於鄉村振興、具備專業素質、長遠發展眼光的設計人纔吸納儲備起來。充分利用高科技人纔的智慧,量身定制出切實可行的鄉村振興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