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偉明委員指導團隊成員做科研。

一重自主研制的全球首臺三代核電CAP1400反應堆壓力容器筒體組件完工起航。圖片均為本報資料片
黑龍江日報3月12日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昇級。科技成果轉化是其中關鍵環節。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紛紛圍繞加大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提出了真知灼見。
放大成果轉化綜合效應
我省是科教資源大省,如何使雄厚的科研實力變為經濟發展動力?作為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全國政協委員王偉明多年來一直在探索。她帶領科研團隊選用龍江道地中藥,自主研發的可提高易感人群機體免疫力的中藥新藥?風固表顆粒,被《中國藥典》收載,去年成功吸引來湖南制藥企業在我省投資並購建廠,打造了『一個高科技產品,引進一個重磅企業,帶動一方資源開發』的招商新模式。
能引來『金龜婿』的好成果是如何練就的?王偉明委員分析,科技成果轉化的前提是它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在技術或產品研發階段,科研單位要積極與企業、政府部門溝通,確保研發方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且面向產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她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是兼顧『一高一低』。一高是指科技含量要高,要有技術壁壘和市場領先性;一低就是產業化門檻要低,要兼顧產品技術規模化生產的可行性以及成本可控與質量穩定性。
『靚女』養成後,政產學研結合是落地轉化的重要途徑。王偉明委員建議,科研單位加強與政府的協同配合,將成果轉移落地與地方招商引資政策結合起來,吸引外地優秀企業到龍江投資興業。
成果落地後,要想開花結果、做大做強,則需要科研院所和企業最大限度發揮各自優勢。王偉明委員建議,科研單位要發揮『拉寬』的優勢,開展落地成果深度研發和拓展研發,不斷提高技術或產品的科技內涵,促進產品昇級迭代。而企業要發揮『拉長』的優勢,帶動上游資源開發和下游品牌打造,讓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橫一縱,讓高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的綜合效應得到全面顯現,促進產業優化昇級。
打造『加速器』助企快速成長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對此,全國人大代表鮑文波建議,支持科技企業加速器平臺建設。
『近年來,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得到大幅增長,促進了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鮑文波代表說,『科技項目經孵化器孵化成功後,對發展空間、商業模式、資本運作等方面的需求昇級,孵化器的服務能力已滿足不了企業需求。此時,企業需要進入加速器,由加速器提供定位清晰、方向明確的加速服務,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
鮑文波代表認為,加速器平臺是孵化器發展的延伸和拓展,是促進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的重要載體,對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區域經濟新增長點具有重要支橕作用。
鮑文波代表建議,將科技企業加速器建設納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振興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高度,研究出臺並落實促進企業加速器建設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加速器提供全周期的創新創業服務,形成『眾創-孵化-加速』機制,完善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鏈條。統籌規劃企業加速器建設與發展,促進各種資源向科技企業加速器集聚。支持各類加速器積極探索新型有效的盈利模式,通過增值服務、股權投資等方式,增強造血功能,成為產權明晰、責權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運營有效的市場主體。建立分級分類的企業加速器績效評估管理,提昇服務質量和效率。
創新研發破解發展難題
『科技成果本地化轉化的關鍵是本土戰略新興企業崛起,打造創新型龍頭企業,實現以點帶面。』作為安天科技集團首席架構師,全國政協委員肖新光說,安天的安全引擎全面賦能IT產業鏈體系,成為安全的基礎設施,也成為龍江的一張新名片。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強力支持下,安天不斷取得新發展,去年年底成功點亮TDU威脅檢測原型芯片,並獲得8.9億元C輪融資,成為去年網絡安全業內最大一筆融資。
『科技成果的持續迭代需要源源不斷的大規模人纔。關鍵是通過龍頭企業的吸引力和政策支持,批量化地把我省高校畢業生留在本地。』肖新光委員說。為此,安天從前年開始,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建立了校企人纔培養聯動體系,每年批量輸送工程師到哈工大參加軟件工程管理碩士培訓,今年更簽訂全面共建協議,將進一步聯合培養工程博士。
『研發創新是最耗時耗力,又耗大量資金的一項工作。』作為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人大代表冷友斌說,『但我們堅持認為,未來想要進一步突破,擴大國產品牌的影響力,最關鍵的是要靠研發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這也將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從2016年到2020年,飛鶴的研發費用復合增長已超過109%。目前,多個領域的科技成果正實現有效轉化,並陸續應用在創新產品中。飛鶴將牽頭進行『大宗功能性乳基料規模化綠色生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科研工作,突破行業『卡脖子』難題。
站在創新『C位』的企業可以充分釋放重大成果的溢出效應。來自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的全國人大代表陸文俊說,近年來,中國一重緊緊圍繞國家『卡脖子』技術難題和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瓶頸,不斷提昇極限制造能力和開展變革性技術研究。在多項技術領跑國際的同時,依托自身重大裝備研發制造的核心能力,圍繞民生問題開展產品開發,加快發展綠色冷鏈物流、大型農業機械和秸稈綜合利用等新產業,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