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極光新聞報道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開展鹽鹼地種植大豆示范』『農業農村部一號文件提出要在黑龍江第四、第五積溫帶等區域實施玉米改大豆』……這些政策釋放了『擴種大豆』的信號。
今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的黑龍江省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

記者調查發現,在多項政策利好與大豆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下,黑龍江省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提高,相關行業緊抓發展契機,實現『同頻共振』。
綏化市青岡縣禎祥鎮慶華村譚樹剛今年打算種植10多畝大豆。他告訴記者,自家耕地都是鹽鹼地,雨水多的時候,耕地上很明顯就能看到一片白色鹽鹼。前年種植了29畝大豆,因為『收成』不好,去年就沒種,看到今年政策和市場挺好的,鹽鹼地上種植玉米產量也不高,種大豆也不錯。據他了解,同村至少有6戶也要增加大豆種植面積。
如果說譚樹剛小規模種植,代表一些普通農民的『心聲』,那麼,來自富錦市的徐義林今年打算種植1600畝大豆,可算是種糧大戶中的『代表』。他去年11月份就已提前購買種子和化肥,在生產資料的漲價背景下,也算減少了一定生產成本。徐義林表示,當地現在大豆市場收購價達到2.9元/斤,更堅定他擴大規模種植大豆的決心。
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高漲,作為農業『芯片』的種子至關重要。近年來,中國種子研發能力逐步增強,市場佔有率穩步提昇,黑龍江做得如何?
以徐義林為例,他選用的品種是『克豆29』,它是由齊齊哈爾市富爾農藝有限公司與省農科院克山分院聯合育種的。該品種適宜在黑龍江省第二、三積溫帶等區域。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富爾農藝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和品種研發力度,組建了30餘人的育種創新、品種測試等研發團隊。建立了五大連池、依安、佳木斯三個大豆核心育種站。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擁有大豆種質資源4800餘份,已經實現對黑龍江省1-6積溫帶種植區的全覆蓋。同時,聯合育成了合農、齊農、克農等系列品種。
像『富爾農藝與省農科院開展「科企合作」合作,推動種業創新』的模式,只是黑龍江省推動大豆產業振興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北大荒集團九三分公司總播種面積379.7萬畝,其中:大豆251萬畝,佔播種面積的66%。依托『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工作站、廣東省大豆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八一農墾大學、東北農大、農墾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推動大豆種植技術和加工向更高層次發展。
『黑河43號大豆品種是十三五期間全國推廣種植面積第一的大豆品種』『2019年合農71大豆品種在新疆石河子市實收平均畝產447.47公斤,創造全國大豆單產新紀錄』……這些『第一名』表明了,黑龍江持續在行動,推動大豆科技自強。目前,全省已強化與中國農科院的省院戰略合作,深化與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全面合作,同時,發揮好黑龍江省農科院、東北農大等『地方隊』作用。